中卫市 海原县第一中学 2021级 尹涛 省级二等奖
指导教师:焦会平
水稻原产中国,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水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西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14000~18000年。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
水稻是稻属谷类一年生禾本作物,高度为0.5-1.5米,叶子呈线状披针形,长度为40厘米,无毛,粗糙。水稻的花朵为圆锥花序,长度为30厘米,果实为颖果,长度为5毫米,果实的生育期在130-140天。
水稻的根呈胡须状,细短而多,随着稻的成长数量会增多,稻株旁也会不断长出小枝来。不定根发达,穗为圆锥花序,自花授粉,是一年生栽。
根据水稻的种植环境可以分为旱种与水中,但与旱田作物生产相比,水稻生产必须有足够的水资源条件,水稻起源于低洼沼泽地区,属于半水生植物,适宜于在有水层或湿润的条件下生长发育。当然, 水稻品种的类型也有许多,不仅有籼、粳稻之分,又有早稻、中稻和晚稻之别,更有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之差异。因此,适于水稻生产的地域极广。
在众多的品种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杂交水稻了。1964年,袁隆平先生提出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开展不育系选育研究。1973年,三系杂交稻配套成功。1987年,袁隆平提出发展杂交稻的战略目标,并指出杂种优势利用与植株形态改良相结合可作为培育我国超级杂交稻的重要技术路线。198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等机构提出了“超级稻”的概念。
了解了水稻的来源及特点,接下来便让我们了解一下它的发展史吧。中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在《管子》、《陆贾新语》等古籍中,均有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播种“五谷”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一。《史记·夏本纪》关于“禹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的记载,表明公元前21世纪,中国人民就已经开始和自然作斗争,疏治“九河”,利用“卑湿”地带发展水稻。距今约4200余年前,水稻栽培已从长江中下游推进到黄河中游。到了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犁的应用,开始走向精耕细作,同时为发展水稻兴修了大型水利工程,如河北漳水渠(公元前445~前396年)、四川都江堰(公元前256年)、陕西郑国渠(公元前246年)等。西汉时四川首先出现了梯田。6世纪30年代,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曾专述了水、旱稻栽培技术。晋《广志》中并有在稻田发展绿肥,增加有机肥源,培肥地力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的种稻技术已有一定水平。魏晋南北朝以后,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唐宋六百多年间,江南成为全国水稻生产中心地区,太湖流域为稻米生产基地,京能军民所需大米全靠江南漕运。在《管子》、《陆贾新语》等古籍中,均有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播种“五谷”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一。直到现在,水稻依然是我们平常的农作物,我们应该去了解它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种植、食用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