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作品评介
作品评介    
《天外天》传奇(二)
新闻来源:     作者:李杰信     发表时间:2022-11-01     阅读次数:    


载人航天另一项关键任务,就是要发展出纯熟的航天员吸氧排氮技术,保证航天员出舱活动时的生命安全。当然,两艘航天器如何在太空对接,也是载人航天必备的科技基本功。载人火箭价格昂贵,中国未来必定会登陆月球和火星,这方面的投资,也应是中国发展载人航天策略整体的一环。

美国和中国都有再次登陆月球的计划。月球的南北极储存着大量的“水冰”和最原始的太阳系形成数据,当然由太阳风带到遍布月表的氦3的蕴藏量也极为丰富。在月球开采氦3非常昂贵,但如果人类哪天掌握了核聚能科技,月球上的氦3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

回顾载人航天的历史,呈现出来最明显的航标灯是人类会在这条颠簸不平的路上继续走下去。中国是拥有载人航天科技的后起之秀,未来,我期许中国能承担人类载人航天领头羊的角色,参与人类再回月球计划,然后更上一层楼,带领人类登陆火星。

中华民族一向以指南针、火药、造纸和印刷术四大发明自豪,但那些发明已是好多世纪前的久远成就。中国的哲学思维,近千年来由儒道佛等家主导,除了继续缅怀四大发明的光环,好像走上了与科学创新理念不再有交会的轨道。

中国近年载人航天科技急遽发展,并将人类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送上了太空,已渐展露出中国正在铺建一条现代科技思维创新的“高铁”,以这个高大的平台,中华民族将恢复对人类科技创新的贡献,并再创新高。

居住在黄土地上的龙的传人,也是由非洲传种过嗣来的吗?最近在中华大地出土的一连串人类智人骨骼化石考古证据,和西方的线粒体基因证据已达可分庭抗礼的力度。“许昌人”是为我个人兴趣而写,和“人的审判”一样,好像很难融入其他以太空科技为主题的篇章。其实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如序文中所言,常想象穴居人类的祖先,每晚在夜幕苍穹下,蹲坐于原古洞口,敬畏无知地仰望着点点繁星,画面充满了人类缓慢演化的步调,和那化解不开的梦幻色彩。穴居人类每晚看宇宙中坚固美丽的星星,早已把要理解宇宙的滚热期望,深植到人类的血液基因中。所以,在我的心中一点也不勉强做作地认为,古老的智人本来就和宇宙有着密切的关联。

所以,这两篇文章要和宇宙太空散文篇一起阅读,好随时提醒和提供读者符合“科学精神”定义的参考坐标。

三、把知识点连成线

在《天外天》中,我还隐藏着另外一个愿望。

知识的累积,要持之以恒。一天没有新知进来,就会觉得自己荒废了时间。学到以“点”呈现的知识要常深加思考,同时努力使用新获取的思维检验。今天加三钱,明天添一两。坐看云涌,顿有所悟,突然有天就会首尾相通,连“点”成“线”。人类“面”的知识,浩瀚无涯。但在学习的过程,可以找到几个重大的宏观支柱,把点和线的知识挂上去。以我的经验,单一课题是点,一本书可以把点的知识连成线。至于线的知识是否能连成个人所需的、一小片两度空间的面,就看能否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宏观架构,系统地库存已融会贯通的知识。(编者语:碎片化的知识,往往只是“过眼云烟”,称之为“谈资”似乎更合适。而系统化的知识,即使海量,也往往在某种规律和规则的约束下脉络清晰、结构明了,这一类知识才是对人生真正有用的知识。它可以强化或者改变你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可以为你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创造条件。库存中的点和线知识量多了,心有灵犀一点通,库存外的新知识似乎就会向您招手,让您很快能找到所需要的点线成面知识的捷径。人生苦短,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什么都懂,但如果通过点和线的努力,学到如何随时能寻获提取到面上所缺的崭新知识的方法,也就心满意足了。

阅读,是我终身的承诺。对知识点和线的累积,更是我生的追求。点和线中的知识,要在我个人宏观面的架构中,找到定位,才能持续不断地归档累积,以供不时温故知新,并在需要时能迅速找到库存外的新知识,更上一层楼,点线成面,点石成金。

科学知识的持续累积,应是件好玩的事情,但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们,却常借严谨之名,在不知不觉中,把有趣的科学知识飨宴变得索然无味,如同嚼蜡。《天外天》提供了大量的点和线的知识。我希望这些知识有一天能帮助您连成一幅广泛有力的面的知识。作为作者,我热情地和大家分享点和线的科学知识,但有一个主观期许的标准:这些点和线知识的色彩一定要缤纷,它的内容一定要超酷。

四、书名及其他

《天外天》还有一个重要的延伸含义。人类和人类居住的地球及太阳系,在个宇宙数目和光年宇宙大小相比之下,实在连“微不足道”的、极渺小的形容词都配不上,人类本该如蝼蚁般谦卑地在宇宙中苟且存活,但实际上大相径庭,那是因为人类的聪明睿智竟然能创造出如此伟大的理解能力,我们也该为人类超级的智慧骄傲一下。

《天外天》的书名本来是《天外还有天外天》,为的是加强第一个震撼引出的“多”和“大”的内涵。聪明的编辑将其改为《天外天》,书名依然响亮,又留些空间给我加上个小标题——人类和黑暗宇宙的故事,画龙点睛,给作者我一个重要的提示,就是,故事还没讲完呢!

于是,在《天外天》出版后3个月内,快马加鞭,我又写出了《宇宙起源》,把《天外天》这本书的后面几章点的知识连成了线,以完整的专题科普书籍形式,与读者更深入地切磋共享。《宇宙起源》是我一生写的速度最快的一本书,业余周末常因长坐在计算机前,写得头昏眼花腰酸背痛。后又因风云际会,幸运地赶上了人类侦测到引力波的重大成就,我又继续写了一本《宇宙的颤抖》。这两本书都是《天外天》一书牵引出来的,人生难得有如此环环相扣的机缘,令我感恩不已。

《天外天》还可能酝酿出其他的专题著作。过去3—4年中,我受邀在海峡两岸中学、大学和社会团体以与《天外天》有关的其他讲题,做了不下30场的科普演讲,反应热烈。

《天外天》还在继续给力。【文章选自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编的科普创作与编辑——第三届获奖作品佳作评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张志敏、陈玲)】


编者:姚利芬

作者简介

李杰信:博士,美籍华裔科学家,科普作家。


 
上一篇:《天外天》传奇(一)
下一篇:在环球旅行中思考人类的起源和迁徙 ——《沿着人类祖先迁徙的脚印旅行》创作手记(一)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