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普需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科普需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知己,即需要发挥自己的长处,思考自己是擅长写文章,还是做视频,还是什么创作形式。知彼,即要理解对方需要什么,兴趣点在哪里。
科普文章主要还是应用文,要把科学精神传播给别人,做到专业、流畅、系统、新颖。
以我自己举例,通过剖析自己的特长和缺点,因而选择深耕文字领域,主要负责的是科普写作、科普翻译、科普网站建设的工作。
当今中国受众的基本特点,是从“读文时代”到“读图时代”再到“视频时代”、倾向于碎片化的知识获取、对科普普遍不感兴趣、喜欢各种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各种“阴谋论”在网络上颇为兴盛等等。摆出这些事实的同时,我也希望读者们能找到可以为改变这种现状而创作的方向。
二、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通过我自己翻译的《醉酒的植物学家》《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植物分类指南》《魔豆:美国大豆兴旺史》《DK植物大百科》等国外优秀科普作品为例,我想告诉大家科普创作可以采用“轻阅读”形式,利用好受众的碎片化阅读方式,在多年积累中形成自己的科普作
三、让难懂的知识通俗化
在写作技巧方面,我建议可以尝试系统比喻的方式,让难懂的知识通俗化。例如《基因的故事》中将“核DNA——胞质DNA——蛋白质——RNA”比喻为“皇帝——藩王——大臣——使臣”;在科普文章中应该尽可能少使用术语。语言越简单,受众越容易理解。
同时,恰当地应用拟人化手法,把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用拟人化的方式叙述起来,可以极大方便公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如果这种拟人特别贴切时,尤其可以起到良好的科学传播效果。
例如《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全文通篇用拟人的方式讲授知识,可以说是把植物写活了。
作者简介
刘夙:从2007年开始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科学传播工作及科技哲学和科技史研究,现为上海辰山植物园科普部研究员、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
已经著译有科普著作20多部,包括原创作品《植物名字的故事》、翻译作品《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等,并主持建设了植物科普网站“多识植物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