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作品评介
作品评介    
知识与思想交融,科学与童话齐飞 ——《苍蝇和火车赛跑》创作琐思(一)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张冲     发表时间:2022-11-02     阅读次数:    


【提要】

创作科学童话需要既异想天开又合情合理的想象。变幻莫测的故事情节是建构科学童话的骨架,更是吸引少儿读者们愉快阅读的无形的磁场和神奇的魔方。


科学童话是科普作品的一个重要类别。在我国科学童话的创作中,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表现的题材大都是适应当时社会现实和科学认知的动植物,而且主要是动物的生活习性。开始,这方面的题材还能让人们感到新鲜有趣。但久而久之,内容大同小异,而且越来越趋向于去发掘一些细枝末节的奇闻逸事,这就不免让人感到题材重复,手法单调,好像科学童话的创作已经黔驴技穷了。

创作科学童话需要既异想天开又合情合理的想象,如此才能既适应少年儿童喜爱奇思异想的生理特征,又适应他们探索未知的阅读心理。变幻莫测的故事情节是建构科学童话的骨架,更是吸引少儿读者愉快阅读的无形的磁场和神奇的魔方。

2012年1月,由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收入了我的科学童话集《苍蝇和火车赛跑》。该图书出版后即被列入“2013—2014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两年后,该书获得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颁发的“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银奖。《苍蝇和火车赛跑》共计收入59篇短篇科学童话,其中有18篇是我与他人合作的作品。回想当年创作这些作品的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一、生活,是童话创作的源泉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当然,也是科学童话创作的源泉。

一天,我乘坐汽车到农村采访。一只苍蝇落在我对面的座椅背上。我刚去拍打,它却“嗡”的一声飞走了。就在这一刻,我忽然想到苍蝇飞行的速度并没有汽车快,它为什么能在车厢内飞来飞去呢这让我想起了在中学学到的物理知识———相对运动。一个让苍蝇和汽车比赛的念头在我脑海里油然而生。随之,为了让矛盾冲突更尖锐,我便写了篇《苍蝇和火车赛跑》的科学童话,发给了《我们爱科学》杂志。编者语:现实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物象,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善于观察生活、体悟生活、提炼生活是创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时任编辑部主任郑延慧老师的高度重视和亲自修改下,这篇童话很快刊登在1982年第9期《我们爱科学》上。

在这篇科学童话中,我抓住相对运动中速度的加与减、快与慢这一矛盾,通过两场不同环境的比赛,把知识融入情节的发展过程中,用情节表明相对运动的道理。

《苍蝇和火车赛跑》的发表,一下子冲破了科学童话以表现动植物生活习性为题材的窠臼,顿时使人耳目一新。1985年《科

普创作》第一期作了专栏介绍,认为这篇作品“跳出了以动植物知识为主的题材范围”“跳出了这种(指曾经流行过的所谓‘三段法’‘反复法’‘误会法’‘演说法’)创作程式”“大大增添了科学童话的生气,显示出科学童话本身的艺术感染力”,为科学童话的题材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创作道路”。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作者感叹选材难,选择创新题材更难。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和身边,缺少的不是题材,而是发现。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用猎人的眼睛去捕捉,勤于用智慧的大脑去思考,那么,我们就一定能无时不左右逢源,无处不得心应手,即便是一只在汽车中伴飞的既司空见惯又微不足道的苍蝇,也能引发一篇让旁人看来具有突破性题材的科学童话。这篇《苍蝇和火车赛跑》让我切身感悟到:五彩斑斓的生活,永远是科学童话创作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头活水。

是的,时间就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生活就是与时俱进的活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童话的题材也必然随之水涨船高,适应新的生活需要,突破原有的范围。

于是,勇于创新,不断开拓,许多人们关心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新题材,便顺理成章地从沸腾的生活浪花里被我一一发现和采撷,纷纷走进并丰富了我的科学童话王国。像《金球赛上的特别冠军》(关于力的合成和分解)、《皮皮飞天》(关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白跑一场》(行程和位移的区别)、《小铁蛋当上大国王》(防锈)、《三个小妖怪》(保护臭氧层)等一系列普及理化基础知识的科学童话创作出来了。一些以高科技为题材的科学童话,如《米粒大的城市》(集成电路)、《魔盒》(微波炉)、《棒棒纪念碑》(生物工程)、《鼠猫吱咪》(胚胎移植)、《新来的“白胖娃”》(人造血液)、《垃垃圾斯覆灭记》(环境保护)等也陆续与小读者们见面了。

凡此种种,无不雄辩地证明了一个道理:生活,是科学童话创作的源泉。

二、想象,是童话腾飞的翅膀

鲁迅先生早就说过,孩子是最富有想象力的。

确实,面对未知世界,孩子们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敢跟大鹏展翅,可上九天揽月,他们敢与蛟龙共舞,潜入五洋捉鳖。

不可回避,科学童话创作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就像鸟儿离不开强劲的翅膀。唯有既异想天开又合情合理的想象,才能既适应少年儿童喜爱奇思异想的生理特征,又适应他们探索未知的阅读心理。

但是,如果将一些高新科技知识和数理化方面的概念引进童话王国,不是形象地加以展现,而是勉力为之,让童话中的主公成为作者的代言人,在那里连篇累牍地化装演说新名词、新术语或者是简单地图解知识,那么,童话的想象力、角色的性格、童话的意境和情趣,都势必被大大削弱,甚至消失得无影无踪。用小读者的话来说,这样枯燥无味的“通话”,读起来“没劲”。(编者语:“知识硬块”能否通过艺术化创作化解,是科学童话创作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科学童话的幻想可以突出被描绘事物的特征,渲染情节,增加故事趣味性。好的科学童话,不仅给予小读者以科学知识,还能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所以说,科学童话应是具有想象力和幻想性的故事,想象和幻想无疑当是科学童话的主要特征。

20世纪80年代,基因重组技术传到我国,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如何把这一新技术传授给孩子们呢?童话离不开幻想,只有毫无拘束地张开幻想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童话世界中,才能编织出有趣的故事。我首先想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小昆虫——火虫,能不能设计一个让萤火虫丢失发光遗传密码,然后失而复得的故事呢?我设想,由于科学家爷爷研究的需要,悄悄偷走了萤火虫身上的荧光素密码。失去发光功能的萤火虫在昆虫医院知道了这一情况,决心去科学家爷爷那儿要回自己的“宝贝”,最终它在发光城(一个用发光遗传密码重塑的城市)找到了科学家爷爷。但由于自己的粗心大意,它拿到的却是萤鸟的遗传密码,结果让自己变成了一只萤鸟。这篇题为《亮亮的“密码”》的科学童话,既介绍了新鲜的基因科学知识,又着力塑造了一个天真活泼、粗心大意的萤火虫形象。作品发到《我们爱科学》杂志很快就被刊用了。责任编辑在写给我的信中这样写道“《亮亮的密码》故事题材及构思都比较新颖。其中有些离奇的情节,诸如萤火虫的萤光素基因被偷,神奇地探测棒等,富于较强烈的幻想色彩。从近期来稿中看得出你在童话创作中的努力与追求。祝你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文章选自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编的科普创作与编辑——第三届获奖作品佳作评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张志敏、陈玲)】

 
上一篇:难忘乔布斯 ——《可怕的微机小子乔布斯》写作感言(二)
下一篇:知识与思想交融,科学与童话齐飞 ——《苍蝇和火车赛跑》创作琐思(二)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