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传播研究
传播研究    
女性更年期健康科普传播策略的实践
新闻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2-11-02     阅读次数:    


以特定病种、特定人群的健康教育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推送健康科普知识,开展目标人群健康教育是我国健康科普工作亟需加强的薄弱之处。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探索组建多学科健康科普团队,结合门诊患者认知调查分析和临床诊疗中的常见问题,针对性地创作女性更年期健康科普作品,通过线上、线下以及与社会机构合作等多种渠道,有侧重的向患者及其他有需求的更年期女性传播健康科普知识。此种健康科普模式的施行提高了患者及普通公众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为公立医院开展健康科普提供了良好借鉴。

健康科普工作对提升公众健康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人民健康密切相关。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是公立医院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目前,我国健康科普的表现方式还较“粗放”,亟需在健康科普领域加强精准科普的研究[1]。医院要发挥各家所长,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科普活动,如开展面向特定疾病和特定年龄人群的健康教育,积极引导公众建立正确的健康观,提升其健康素养水平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医患沟通不畅是引发纠纷的重要因素[2]。而公立医院,尤其是大型三级公立医院门诊量大、工作负荷重,医务人员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在传统医疗模式下,患者离院后如有用药、治疗等疑问很难与诊疗医生及时联系沟通,影响治疗依从性。而且,大医院专科划分较细,传统医院咨询热线很难精准满足患者的咨询需求。患者期望医、护、药等多学科分工协作实施健康教育占比达55.93%[3]。综上,延伸门诊服务,多学科分工协作实施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增加其治疗依从性,密切医患关系,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也是医院开展健康科普工作的内在需求[4]。

我院是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依托学科和人才资源优势,探索以多元化形式,多学科协作施行针对性的健康科普传播策略。现以女性更年期健康科普教育为例,总结实践经验,为公立医院开展健康科普提供借鉴。

一、开展女性更年期健康科普的必要性

女性围绝经期(俗称更年期)是指女性绝经及其前后的一段时间,更年期综合征以及因绝经引起的相关疾病困扰中老年女性的身心健康,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5]。约90%以上的女性在此期间出现轻重不等的潮热、失眠、抑郁、焦虑、记忆力下降等涉及多学科的症状的困扰,绝经后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等疾病的发生风险也明显增加[6]。对更年期相关问题的早期识别和积极干预,能延缓或减少衰老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为老年期健康奠定基础[7-8]。

而目前在国内,人群对绝经症状和健康管理的认知明显不足, 即使医务人员,对绝经的认知、激素补充治疗的接受和了解程度也不容乐观,这是绝经健康管理及激素补充治疗在绝经人群中推行的主要阻碍[9-11]。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普及更年期相关保健知识、推动更年期女性的健康管理,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二、医院探索女性更年期健康科普传播策略的实践

(一)多学科更年期科普团队的构建:医院组建了由妇产科、外科、中医、心理、护理和行政管理等多学科成员组成的更年期科普团队。各成员具体工作职责为:①团队负责人:负责制订年度科普计划、设计科普讲师培训课程、组织协调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展的科普服务等。②医护人员:收集女性更年期认知和健康教育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科普内容并实施科普行动。③行政管理人员:负责线上科普管理和线下活动组织,开发社会机构科普服务联合资源。

(二)科普师资队伍的培养:定期招募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和一定演讲技巧、乐于奉献的医护人员作为科普讲师。每年开展至少2次封闭式实训,由专家进行个性化点评指导,学员间开展自评互学,考核合格的学员获得科普讲师证书。在科普实践活动中,采取以老带新、新老科普讲师结合方式;并在科普讲师群内分享科普活动,促进交流学习与互促共鸣,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科普水平。

(三)针对性科普作品的制作:

1.开展女性更年期认知调查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医务人员在内分泌专科门诊、社会科普讲座和更年期俱乐部等场所,于2017年1月至12月、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女性对更年期的认知,对健康教育的意向实施者、实施路径和实施手段等的需求,以便为科学指导女性更年期管理、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提高科普成效[3,12]。所用问卷采用文献回顾法,经5名专家编制设计完成。问卷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被调查者均知情志愿参与。发放调查问卷2135份,回收问卷2045份,有效回收率95.8%。

2.确定科普内容切入点:通过分析认知调查结果、结合临床诊疗过程中患者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或易误解的知识点,确定科普内容的切入点。如,“激素补充治疗会不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怎样早期识别更年期症状?”“服用激素会发胖吗?”等。此外,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让伪健康科普有机可乘,在设计内容时需注意引导公众加以鉴别。

3.科普作品质量控制:科普作品制作实行团队集体讨论审阅制,保障其科学性、严谨性、通俗性和实用性。需注意:①学术观点符合最新国际/国内临床指南,把真正有用、重要和前沿的医学科普知识呈现给公众。②剔除科普案例中引用的临床病例敏感识别信息,保护患者隐私,规避医疗风险。③避免过于专业而忽视可读性,要注重形式新颖且通俗易懂。作品经团队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后视为合格,统一冠以医院徽标(logo),彰显科普专业性和权威性。

(四)科普传播实施路径:

1.建立“花样年华”微信群和QQ服务群:群平台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推送更年期保健为主的相关科普原创或转载文章。医院更年期多学科团队成员在群内为更年期女性提供个性化服务,解疑答惑。如,治疗期间发生的激素药物漏服、多服等服药错误情况;女性身体出现异常情况的识别等。既传播健康知识,又为就诊患者提供连续性、延伸性医疗服务。总结群内互动的共性问题,针对性地制作科普微课件在群内发布,迄今已制作33个课件。群交流平台也为患者之间提供了同伴教育,互相鼓励增加了治疗依从性。

2.建立“花样年华”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女性健康教育知识,针对不同人群的推送侧重点不同。如针对绝经前、绝经早期(过渡期)女性侧重于如何早期识别更年期症状、认识科学干预治疗的必要性;针对绝经后女性侧重于骨质疏松症、盆底功能障碍和代谢综合征等更年期相关疾病的危险因素识别及自我管理;针对激素补充治疗患者强调用药的依从性、定期复查及自我健康监测的重要性;关于运动、营养和情绪管理等综合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则覆盖所有人群。此外,平台也分享医务人员及就诊患者关于运动锻炼、更年期症状应对的心得体会等。关于推送文章后的咨询留言,由专人回复进行针对性指导。

3.成立“花样年华”更年期俱乐部:定期组织科普讲师举办更年期健康讲座及交流活动,提供线下交流平台。每次确定1个主题活动,活动中穿插健身操、集体健走等运动,以及插花、书画等活动,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和良好健康行为。

4.推广更年期多学科科普团队模式:自2016年至2020年,已举办8期科普讲师培训班,共培训278名科普讲师,大部分为来自省内各地的临床医生和保健人员。在更年期多学科团队的支持和推动下,各地科普讲师积极参与,在当地推广更年期健康教育模式。主要通过:①院外科普讲师参与我院更年期科普团队的社会性科普活动,协助完成团队年度健康教育计划,特别参与团队在科普讲师当地的科普计划活动。②参照我院模式建立当地更年期微信群和QQ群,如“花样年华”嘉兴站、宁波站、丽水站等,分享我院更年期微信群、QQ群的原创科普或转载文章。建立线下俱乐部,如磐安县“花样年华”健康教育俱乐部、温州市“温州幸福女人俱乐部”、浦江县妇幼卫计中心“健康大讲堂”等。③在当地建立名医工作室,定期组织学术讲座,帮助规范开展更年期门诊。④鼓励科普讲师自行在当地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年末集中统计,评选先进讲师并加以表彰。⑤邀请优秀科普讲师作为点评老师参加科普讲师新学员培训,分享科普经验,倡导更多的科普讲师参与团队科普活动。

5.探索与社会机构协作开展科普活动:①与某知名大学关爱女性健康公益基金会和李嘉诚基金会等多个公益基金会合作。由其为女性健康科普宣传、讲座、义诊等公益活动提供资金保障。②与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妇女联合会和浙江省总工会等协作。由其负责具体组织策划,包括落实科普受益单位、时间和场次等环节;医院科普团队根据计划开展科普活动。③在本地主流媒体开展网络直播,拍摄宣传视频提供菜单式点单服务以及合作录制微课堂等。④与计划生育服务系统协作。通过双向选择,协助其建立更年期专科门诊,加强学术指导,提高基层保健人员业务能力;通过计划生育服务系统多年来运行成熟的省、市(县)、乡三级服务网络,传播女性健康知识。

三、初步成效

(一)更年期多学科科普团队已开展的工作:我院更年期多学科团队开设微信公众号3个,关注用户累计30000余人;微博1个,关注用户11025人;微信群、QQ群和更年期俱乐部各1个。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该健康教育模式,覆盖省内8个地市、10余个区县,仅各地更年期微信群即建立了109个,形成了科普“浙江模式”。2017年与浙江省总工会共同举办“健康伴我行”活动,开展讲座230场次;2018年举行“关爱女性健康中国行”活动,开展讲座530场次。另,在李嘉诚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下,对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与青海省等地开展结对帮扶,接收当地医生免费进修学习;2019年,在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妇女联合会等组织下开展“科普进农村文化大礼堂”活动,开展讲座1155场次。系列科普行动的直接受益人群达13万余人次。与媒体合作录制的微课堂和微视频,受益人群更广泛,《更年期健康管理》微课堂的点击阅读量达193.4万人次,健康科普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有效提高更年期门诊患者健康素养:新的科普模式实施后,更年期门诊患者核心信息知晓率从2016年的90.18%提升到2019年的92.25%,激素补充治疗建档率逐年提升,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随机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更年期门诊就诊并自愿加入更年期多学科团队微信服务群的244名患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对医院提供微信健康教育服务平台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90.16%(220/244)的患者选择“很满意”。对“医院建立微信健康教育服务平台对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是否有帮助”选项,86.07%(210/244)的患者选择“帮助很大”。更年期门诊患者微信服务平台延伸了医疗服务,满足了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促进了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

(三)促进计划生育专业技术服务人员转型发展:对协作单位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进行更年期保健专科医师培训和科普讲师培训,并追踪调查部分培训学员回单位开展工作的整体效果和满意度。学员及其所在单位对培训效果的总体满意度为96.95%。培训顺应了新时期计划生育服务向生殖健康服务转变的导向,促进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13]。

四、讨论

(一)三级公立医院要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健康科普教育:健康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可靠性与实用性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专业人员开展医学科普势在必行[14]。目前国内更年期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基层医生对更年期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不足、更年期管理工作开展不规范[8]。三级公立医院要从以疾病诊疗为中心转向预防、治疗和保健并重,组建多学科团队,基于临床工作以及科研积累资料,结合国内外最新更年期健康管理技术指南,开发适宜的健康教育资料,以某一目标人群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的推送医学科普知识,确保健康知识传播的精准性、实效性和权威性[15-16]。

(二)建立健康科普教育长效机制:目前医院更年期科普团队工作均为公益活动,团队成员无任何劳务报酬;科普文章撰写、服务群答疑解惑也是利用业余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不利于该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加强体制和机制建设,如政府购买科普服务、与相关人员所在系列的职称晋升挂钩、开展绩效考核等制度性激励和约束措施等,将科普活动纳入本职工作,保障其长期、稳定开展,激发相关人员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提高科普服务质量。

(三)引导学科带头人致力于健康科普工作:我国高层次科普人才欠缺,特别是有专业能力的高层次科普人才更是严重缺乏,培养高层次科普人才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17-18]。我院更年期科普讲师团队负责人为该领域造诣和知名度较高的专家,在省级更年期保健相关社会团体有社会兼职,以此平台为载体,强化了科普层级辐射能力建设和质量控制。建议医院在建设科普队伍时,引导学科带头人及高级专家更多的致力于科普活动,以其感召力吸引更多的同行参与,同时提高公众关注度和参与度。

参考文献(略)

(作者系傅东霞马麟娟孔会娟周坚红本文选摘自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21,37 (2):135-138


 
上一篇:助推元科普 ——前沿科学如何科普转化(二)
下一篇:【世界科幻动态】中国科幻小说在马来西亚的传播路径(上)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