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传播研究
传播研究    
【世界科幻动态】中国科幻小说在马来西亚的传播路径(中)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洪以欢     发表时间:2022-11-03     阅读次数:    


“卫斯理系列”在华人群体的传播与影响

由于受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港台文化影响,马来西亚流行的“卫斯理系列”正版书籍为中国香港和台湾的发行版本。“卫斯理系列”中,由倪匡创作的有150个故事,分别收录于145本小说之中(包括以前传形式书写的《少年卫斯理》),加上授权其他作者所写的11个故事,“卫斯理系列”现共有161个故事,合计156本小说。中国香港出版的系列全集前期第1至80本作品由明窗出版社发行,后期第81至131部作品则由勤+缘出版社发行(其中包括《电王》《生死锁》《黄金故事》《游戏》)。台湾版前期作品曾由远景出版社出版发行,后改由风云时代出版社出版,《极刑》以后则由皇冠出版社发行。港台流行文化风靡东南亚的时期互联网尚未普及,纸本读物普遍经由杂志报亭、书店以及租书店进行流通传播。“卫斯理系列”作品与金庸等人的武侠系列作品并驾齐驱,作为租书店的热门商品,一时人人争阅。租书店的盛况一直持续到2011年,之后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开始普及,阅读模式的改变严重影响了租书店的生存,连锁租书店品牌“十大书坊”与“皇冠租书城”也无法抵挡时代变化的洪流。除了歇业,部分租书店选择转为出售二手书,售卖以港台言情、武侠、推理小说为主的二手书籍,其中倪匡的科幻推理“卫斯理系列”至今依然受到藏书爱好者的欢迎。

此外,浏览网络社交平台脸书(Facebook)上马来西亚华人阅读爱好者聚集的群组“越读者(马来西亚)”与“我爱阅读Love Reading”1发布的帖子,当中不乏与“卫斯理系列”作品相关的内容。这些爱好者的发帖都在讨论故事情节、书籍版本、收书购书资讯等,参与人群分布在各年龄层,发帖时间自群组成立以来至今都有所见。书友们纷纷上传、分享自家收藏的不同版本“卫斯理系列”藏书,除了正版书籍,也有翻版书籍。脸书群组的讨论热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部小说于新媒体时代在马来西亚华人群体的传播程度。

图片来自“我爱阅读 Love Reading”成员 She Rene 发帖

倪匡的科幻推理“卫斯理系列”小说很长一段时间在马来西亚被视为中国科幻的代表作品。时至今日,根据马来西亚最大华文报刊《星洲日报》(Sinchew)副刊的电子报章记录,自2007年开始便有“卫斯理系列”相关的报道和文章刊登,其中有书评、影评、作品举例以及作为文化形容词被其他新闻报道提及。该报2020年4月23日的“读书日”特别系列版块刊登由龚万辉撰写的《卫斯理小说封面考》2,谈论了小说的科幻内涵以及不同封面绘者所表达的作品意象。同年,自诩为追寻倪匡文字20年、是其超级书迷的洪伟翔,于2月14日起受邀撰写介绍倪匡著作的系列书评(版块标题“翱翔天际话_倪匡”),每月两篇文章,连载至今。每期书评谈论一个主题,介绍“卫斯理系列”小说使用的科幻概念,例如穿梭未来、回到过去、窥视历史、病毒祸根、科学狂人,等等。报刊除发表书评文章之外,还刊登了从合作的脸书群组“越读者(马来西亚)”在“漫游科幻与奇幻世界”征稿活动中征得的4篇谈论倪匡科幻推理系列作品的稿件。马来西亚华文报刊呈现了倪匡的“卫斯理系列”小说在马华文艺活动中的热度。

洪伟翔连载文章

“卫斯理系列”对大部分马来西亚华人来说是第一部用中文讲述科幻概念的作品。其中对外星生物、地外文明、时间回溯、科学狂人等科幻经典题材的描写结合倪匡生动的文笔,启发了一代读者的科学想象。脸书群组“越读者(马来西亚)”成员之一Peter Stone发表的《卫斯理》一文指出,卫斯理的科学精神对千万读者起着正面影响和启发的作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推而广之,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不同想法性格的旁人;面对未知事物,存而不妄下定论。”

刘慈欣《三体》和《流浪地球》电影的翻译传播与影响

当代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之后,资讯流通不再受到地域限制,港台流行文化日渐式微,难有超越“卫斯理系列”的中文科幻作品进入马来西亚华人读者的视野。而大陆科幻自20世纪90年代重振旗鼓以来,整体实力强盛,随着近10年来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积极向海外传播“中国的”科幻。与此同时,在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事业的推动下,马来西亚华人群体所接受到的母语文化重新与当下大陆接轨,刘慈欣的“三体”系列作为中文畅销书被当地各大书商引入,而《流浪地球》则作为第一部成功的中文科幻电影被群众知晓。

中国科幻小说在马来西亚除了以中文版本流通,也通过英语译本传播。2015年刘慈欣的作品《三体》斩获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一举让世界认识了中国科幻的实力之时也开启了“后三体时代”。一旦人们谈起中国科幻,便会提出“是否只有刘慈欣?”的疑问。但是随着大量中国科幻小说中的优秀作品不断被翻译成英文出版,这种质疑不攻自破。刘慈欣的获奖,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在《三体》英语译本中的翻译工作功不可没。《三体》英语译本大大推动了中国科幻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在马来西亚也不例外。把当地各大书店引进的中国科幻相关书籍的各个语言版本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中国科幻作家作品的英语译本书目数量多于中文版本的现象。甚至单从刘慈欣的作品来看,引入的英语译本书目数量也多于中文版本。

除了小说译介,电影制作也为中国科幻在世界范围的传播起到强大作用。2019年《流浪地球》在全球多地上映,获得极大成功,马来西亚的报章纷纷报道了相关消息,但是影片却未能在当地影院公开上映。马来西亚最大华文报章《星洲日报》娱乐版的影视版块当年顺势刊登了一篇谈论该影片的文章《〈流浪地球〉:不能在戏院捧场的遗憾》。文中指出,作为中国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宇宙科幻片,《流浪地球》的叙事、特效和剧情都没有令观众失望,影片表达了中华文化的核心观念——家庭,让这部电影有别于一般的好莱坞科幻片。这篇文章对影片输出的中国科幻价值观表示肯定,并且给出了极高的评价。然而,另一份华文报章《光明日报》(Guang Ming Daily)的新闻报道却指出,虽然当地影迷引颈期盼影院可以上映《流浪地球》,但是院方基于该电影不符合民众的生活状态,加上传输中国价值观的电影长期只属于小众群体(之前《战狼》的反响并不积极),因此并不考虑上映。文章对影片中的中国科幻价值观能否被马来西亚观众接受保持着观望态度。

《星洲日报》对电影《流浪地球》的相关报道

《流浪地球》电影马来语字幕版

马来西亚最大英语报章The Star一直对中国科幻相关的新闻多有报道,曾于2017年特别刊登文章推介第一部获得雨果奖的中文科幻小说——《三体》英译本的出版,以及介绍作者刘慈欣的相关事迹5。而New Straits Times则是马来西亚发行时间最久的英语报章,早在2014刊登的一篇文章便讨论了亚洲科幻缺席的问题,指出翻译不足是主要原因。该文章提到近年亚洲科幻通过英译出版了许多优秀科幻作品,其中更以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三体》为例进行说明6。该报2019年刊登了《流浪地球》电影票房相关的报道7。

除此之外,马来语报章一贯没有关注过国外电影相关的资讯,但是民间字幕组网站提供有《流浪地球》的马来语翻译字幕,全球最大视频网站Youtube上也有不少印尼语影评博主推介这部影片,受到马来语观众关注。

综上所述,虽然马来西亚影院没有公开上映《流浪地球》,但是民间对这部影片的讨论和关注有迹可循,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科幻小说在马来西亚的传播状况反响喜人。

作者简介

洪以欢,马来西亚来华留学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主要关注中国科幻小说“出海”现象。






 
上一篇:【世界科幻动态】中国科幻小说在马来西亚的传播路径(上)
下一篇:【世界科幻动态】中国科幻小说在马来西亚的传播路径(下)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