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作品评介
作品评介    
天文与邮票的美丽邂逅 ——《邮票上的天文学》创作谈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徐刚     发表时间:2022-11-04     阅读次数:    


【提要】

一个好的切入点是开展科普创作的重要开端。人们很难将邮票与科普联系起来,但作为“国家名片”的小小邮票包罗世间万象,以邮票为切入点开展科普,不仅能领略各国风情,还能收获百科知识。在创作时,要掌握好科普和邮票知识点之间的“度”。后者过多必然冲淡科普主题,过少又无法体现本书“邮”的特点。在素材选用方面,需要使用最切题的邮品来演绎主题,使读者体会到“故事”的真实性。除了内容的深入浅出,语言的风趣幽默,版面设计和排版也非常重要。


天文与集邮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偏偏有这样一些人既虔诚地仰望着神秘的宇宙,又痴迷于邮票的方寸天地。对我而言,将天文与邮票结合就有了双倍的乐趣和享受,30年乐此不疲地探寻着邮票中蕴涵的天文知识。人们很难将邮票这种收藏品与科普联系起来,但作为“国家名片”的小小邮票包罗世间万象,欣赏邮票不仅能领略各国风情,也能收获百科知识。如今最受年轻人喜爱的集邮方式“专题集邮”,就是通过邮品来演绎文史故事,讲述科学奥秘。科普要吸引大众,既要深入浅出风趣幽默,找一个理想的准切入点,让大家更乐于去了解。《邮票上的天文学》就是这样一部独辟蹊径的科普作品。它巧妙地借助邮票的视角来诠释天文学的方面面,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意想不到又独具魅力的奇妙宇宙。(编者语:科普创作的选题常常要斜目而视,身而入,做到小口径、大口袋。)

一、选题:一蹴而就与厚积薄发

2011年,人民邮电出版社策划出版一套天文科普丛书,找到了天文科普的领军人物李元先生。平时酷爱收藏天文邮票的老先生,得知对方是邮电出版社时,当即提议在这套丛书中增加一本图文并茂的天文邮票图册,双方一拍即合。李元先生随即推荐著名天文学家李竞先生为主编,我与上海天文爱好者郭纲执笔来创作此书。后来,我与李元先生攀谈才知道,2002年英国数学家罗宾·J.威尔逊的《邮票上的数学》中文版面市,2005年国内又出版了《邮票上的物理学史》。老先生早就盼望有朝一日能有一本超越这些前作的天文邮票书籍呢!

李元先生兴致勃勃地为该书定名——《邮票上的天文学》,我和郭纲短短几天时间就初步拟定了提纲。万事开头难,但该书的策划与启动却异常顺利。一来,仰仗多位天文科普前辈的支持和提携,各方对这一选题的重视和期待。二来,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知识积累与邮品储备。我和郭纲都有近30年的天文爱好,对于一本面向青少年和集邮爱好者的入门级天文科普图书驾驭起来并不难。李竞先生在天体物理、天文学史等领域均有深入研究,虽已是古稀之年,但对天文科普仍笔耕不辍。该书最后由李竞老师审核,又为科普内容的准确性上了一道保险。

对该书至关重要的邮票,我们更是成竹在胸。受20世纪80年代集邮热的影响,小学时我和郭纲就相继跨入了集邮的殿堂,中学阶段又几乎同时将天文邮票作为收藏重点。1990年,我将天文集邮的方向进一步缩小为天文学史和太阳两个子选题,尤其将《太阳》邮集作为主攻方向,1997年我的专题邮集《太阳》首次参加全国邮展,就斩获大镀金奖加特别奖,受到了国内集邮界的关注。1999年,《太阳》邮集获北京世界邮展镀金奖。郭纲在天文邮品的收集方面更是涉猎广泛,凡与天文相关的题材无所不包,世界各国的重要天文邮品几乎被他一网打尽。全书展现的一千余枚邮品,仅是我们收藏的一小部分。

厚积薄发,是该书能够快速启动与最终获得各方好评的基础。

二、构思:邮票演绎科普故事

“邮票上的某某”为题的书籍不在少数,其中也有不乏以科普为目的的。但这类书籍在创作中往往陷入两个误区,一是,过于强调“邮”的属性,造成科普内容不完整、不系统。二是,仍然按照一般科普书籍的思路进行创作,邮票仅仅作为插图使用,邮味不足又缺乏新意。

《邮票上的天文学》撰写伊始,摆在我们面前的首先就是如何发挥邮票的特点,创作一部与众不同的天文科普书籍。作为集邮者我们很自然地想到“用邮票讲故事”。(编者语:创造性地开发选题资源是科普创作成功的策略,故事化思维是创作必不可缺的能力,以此来发掘科普的核心内容,以人文关怀来升华科普信息,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句是集邮者在编组专题邮集时常说的话,意思是专题邮集要减少不必要的说明文字,尽量选择合适的邮品,让观众从邮品的图案和主题上理解专题内容。这用在《邮票上的天文学》的创作中也非常合适。读者选择此书而非其他天文百科类书籍,不是因为书中有多少其他作品不曾涉及的知识,更不是作者文笔如何风趣幽默,而恰恰是邮票这一载体。我们必须将邮票作为本书的叙述主线,通过邮票串起整个故事。书中所有的知识点和内容都要以恰当的邮品来展现。这就是本书区别于一般科普书籍的灵魂所在。

当然在坚持“用邮票讲故事”的同时,该书编写中贯穿始终的还有邮票与文章的有机结合。一枚或一组邮票配一段二三百字左右的短文,文字不是邮票发行目的或图案的介绍,而是对邮票叙述主线的补充,起到串联与画龙点睛的作用。虽然为了邮文结合,本书文字段落之间是有分割的,但依然保持前后连贯,把文字单独抽出来同样是一篇完整的文章,阅读时自然流畅毫无割裂的感觉。在一般的集邮书中,常见“这枚某某国发行的邮票表现的是……”“这枚邮票就是为纪念这一事件发行的”之类文字。这种写法无意中割裂了读者的思维,迫使读者从当前的阅读中跳出来,转而寻找邮票。但本书主体部分的前三章却很少有这样的描述,通过排版使邮票与文字一一对应,一扫传统邮票类书籍图文分离、阅读困难的弊病。邮与文结合为一个整体不是主仆关系,而是红花与绿叶,相映成趣。

集邮者总是希望做一些集邮方面的“科普”或将自己的珍罕藏品与大家分享,但在本书创作中必须掌握合适的度,过多必然冲淡科普主题,过少又无法体现本书“邮”的特点。本书前四章有个别集邮知识点的介绍,主要是让没有集邮常识的读者对书中所选某些不常见邮品类型有所了解,相当于名词解释。集邮内容集中在最后一章“天文邮票巡礼”中,这是郭纲一再坚持下增加的,于集邮来说它是本书的精华所在,就全书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强调了本书的主角儿——邮票,又不对前面的科普内容造成冲击。只可惜为突出科普主题,这部分内容做了大量删减,只保留了一半左右。

三、素材:精挑细选邮票说话

“用邮票讲故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使用最切题的邮品来演绎主题,才能使读者体会到“故事”的真实性。很多阅读过《邮票上的天文学》的读者都会赞叹书中邮品使用的贴切,一些邮品与内容配合得天衣无缝。比如书中写到“太阳位于距离银河系中心2.6万光年的猎户座旋臂内侧,它率领着太阳系全体成员围绕着银心旋转”。所选波黑邮票和附票上就清晰地标注着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以及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介绍1930年克莱德·汤博在双子座中发现冥王星时,除选用一枚有汤博头像和冥王星的邮票外,还有一枚刻有双子座星图的纪念冥王星发现50 周年邮戳。在南极天区一节提到可以通过南十字座与半人马座的两颗亮星寻找南天极,所配新西兰邮票上就明确绘制着书中描述的方法,等等不一而足。

要做到邮票与文字完美的匹配,除了拥有丰富的藏品,能够配合文字从相似主题的邮品中百里挑一优选最切题的邮品,更重要的是必须有“看菜做饭”的本事,扬长避短在保证科普知识点的前提下,针对所选邮票本身的图案和内容,适当调整文字使得邮文匹配相得益彰。比如,在介绍金星是夜空中可见最亮的行星时,根据所选邮票图案上同时出现了月亮与金星这一点,在这段文末增加了一句“当明亮的金星陪伴着一弯细细的峨眉月斜挂天边时,你会发现它是何等明亮与美丽,连月亮也要让其三分。”这些量身定做的文字使读者在阅读时觉得既真实贴切又自然有趣。

邮票的发行有特定的目的和规律,邮票图案所涵盖的天文内容有很大局限性,别说天文领域的最新成果,某些稍冷门的内容也很难在邮票上寻觅踪影,这就为本书的创作出了很多难题。比如矮行星这一内容,除冥王星外,我们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一个国家的一枚小全张边纸上找到了阅神星。此外,还有一枚摩纳哥邮票上提到了柯依伯带天体赛德娜。基于这些素材我们在介绍矮行星时剑走偏锋,先说赛德娜的发现让天文学家开始重新思考行星的定义,2005年更大的阅神星发现,使得行星定义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随后用一枚冥王星邮票介绍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增加了一类新天体——矮行星,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最后用一枚冥王星和卡戎的邮票说明卡戎身份仍不明确。这样总算圆满地完成了矮行星内容的介绍。

还有一些内容压根找不到合适的邮品,这就需要脑洞大开了。该书开篇第一段文字就煞费苦心:我们想在介绍地球时先说古人对大地形状的认识,但翻遍了中外各种目录也找不到一枚堪用的邮品。后来,我无意中发现了一枚古代钱币邮票,“方孔圆”内方外圆的造型不正是中国先民“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吗?难题才迎刃而解。(编者语:创作的过程中难免困难重重,如何变被动为主动,需要惊鸿一瞥的灵感和深厚的积淀。)

除了被动地根据文章内容寻找邮品,我们更注意充分发挥邮票选题和图案的特点,展现天文邮票独有的魅力。如在介绍爱因斯坦时,根据邮票上的图案,向读者展现了天才科学家热爱音乐、坚持运动、诙谐幽默的另一面。类似的内容还有各国文化中太阳神的形象,2000年与2001年的新千年之争,节日的天文内涵,音乐、绘画、文学、娱乐中的天文元素等,这些内容使本书有了区别于其他天文科普书籍的特色。同时,马克·吐温生卒年份与哈雷彗星的巧合、山西省灵石县得名由来、帕瓦罗蒂日食放歌、牛顿与哈雷的友谊、设计错误的天文邮品等,又提升了本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四、排版:良好阅读体验的关键

曾有一位同事对我说,他上高中的孩子很喜欢看《邮票上的天文学》。我问他,孩子是喜欢天文吗他说不是,我很好奇又问:“那为什么会喜欢这本书呢?”他告诉我,孩子说这本书读起来很轻松,一点不累,段落分明又容易理解。我明白了,这本书给了孩子一段愉快的阅读时光。

良好的阅读体验对骨子里枯燥的科普书籍非常重要,除非真正的爱好者或出于某种需求,一般人是不会为一本只消随便翻看几眼,便令人头昏眼花的科普书买单的。要想让学习任务繁重的学生或工作压力巨大的都市白领花较长时间阅读一本并不是非读不可的书籍,就需要这本书能带给他们轻松愉悦的阅读感受。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内容的深入浅出,语言的风趣幽默,我认为版面设计和排版也非常重要。

为了拥有良好的阅读感受,除了大量精美的插图,国外出版社还会聘请专业的平面设计师进行版面设计。(编者语:“人靠衣裳马靠鞍”,好内容还需要配上好的编辑形式,方能合力促成一本优秀的科普图书。)反观国内,传统的科普作者对设计和排版力不从心或重视不够。文章写好找些图片,就交给出版社去完成后续工作。出版社在设计与排版方面大多并不用心,很多细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些细节又常常是决定阅读体验好坏的关键。

《邮票上的天文学》从开始策划就十分重视阅读体验。我们在构思过程中就确定了排版的基本形式和开本尺寸。我在试写了“太阳”一节后,就用软件试着进行了排版,在确定了基本版式之后才进入全面撰写阶段。最终排版也是我和排版人员一张张共同完成的。每一段文字和每一枚邮票放置的位置,都是精心琢磨后确定的。排版工作前前后后历时两个月。

先说说开本,该书的开本很特殊接近正方形,这其实是经过反复论证的。前面说过该书是几枚邮票配一段文字,每段二三百字,这个开本高度适合三段或四段内容的编排,宽度稍大适合邮票和文字的同段混排,也有利于较大邮品的展示。这种图文相间的形似和言简意赅的文字都使阅读变得更加轻松。

该书五章22小节,每小节下又有若干小标题,每个小标题的内容占一整页,没有一页包含两个小标题的。这其实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文字的多少,邮品的选择都需要仔细斟酌取舍。最终,为了版面美感和给读者在阅读时提供一个理想的停顿位置,在排版阶段很多小标题之下删减或增加了内容。

该书对邮票的说明仅仅是在邮票下方标注了发行国家与时间,没有一般插图较多的书籍常采用的图1、图2之类的标注。正文中也没有任何与文章内容对应的邮票在哪里的注释,借助排版处理,读者在阅读时却完全不需要寻找,就能看到与之对应的邮票,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和速度。

正是在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微之处的用心,不仅使本书获得了良好的观感,吸引了读者的眼球,更重要的是保证了阅读的顺畅和轻松,使读者在欣赏方寸间的宇宙之美时,就将天文知识了然于胸。【文章选自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编的科普创作与编辑——第三届获奖作品佳作评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张志敏、陈玲)】


编者:姚利芬

作者简介

徐刚:供职于中粮集团,科普作家,主要从事天文科普美术创作,作品曾荣获“文津图书奖”等多个重要奖项。


 
上一篇:写书话的快乐
下一篇:写作《少年数学实验》一书的回味与反思(一)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