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写好一本书,除了创作激情,还要有鲜明的目标、新奇的创意、丰富的素材、深厚的学术底蕴。对于科普读物来说,还特别需要作者有感染打动读者的语言文字功夫。新时代的科普创作,可以将文字读物和网上资源进行有机配合。在选取、组织素材时,要设身处地的考虑学生,特别是家长的心理。对于写给少年儿童的科普作品,在表达时要让他们感到亲切,引发他们思考,不能等同于变相的教科书。可以选择略带文学色彩的方式描述一个个数学主题。
由于科技进步,当今世界的变化真的是太快了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智能浪潮的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而已。
“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这是当代伟大的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讲过的一句话。普及尚未流行的科技成果不仅是科幻作家兴趣之所在,也应该是科普作家义不容辞的责任。(编者语:尚未流行意味着公众知晓度不高,对于这样的科技成果,科幻作家或科普作家有更明确的着力必要,同时也有更大的施展空间。)对少年儿童,这项工作尤其有意义。我是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不是科普作家,幸运的是有机会参与科普创作,在这个领域做了一点事。
还是在2011年7月底,我接到了张景中先生的电话,邀请我与他合作撰写《少年数学实验》一书。那时,我已退休10年,面对这一任务,不太敢接受。我跟张先生说我已到了“古稀”之年,打算真正退休了。张先生说,你比我小,我还没退休,你怎么就打算不干了!正是张先生的热情、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我的信任打动了我。就这样,我们密切配合开始了这本书的创作。我在北京,他在广州。我写好了一段初稿在网上传给他,第二天马上就收到他的修改建议。通过近一年的合作,2012年10 月,这本书终于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出乎我们的预料,这本书很快就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并获得第三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作为数学老师,看到我们的作品使一些学生喜欢上了数学,这是比什么都令人感到欣慰的。时光飞逝,一转眼又过去了6年,现在我已经摆脱了纷繁的事务,可以静下心来回味和反思这一段难忘的创作经历了。
写好一本书,要有创作的激情、鲜明的目标、新奇的创意、韦富的素材、深厚的学术底蕴;而对于科普读物,还特别需要作者有能感染打动读者的语言文字功夫。(编者语:一个好的科普图书创作者,除了具备科学底蕴,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想办法用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表达,不仅让读者看得懂,而且让他们喜欢看。)在这本书初稿的创作过程中,我曾多次阅读张景中院士所写的《数学家的眼光》《数学与哲学》等读物,体会他作品的风格,看看他是怎样深入浅出讲述数学,怎样亲切地与读者进行交流的。所以,对我而言,这本书的创作过程确实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可以说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享受过程吧!
一、关于选题
之所以选《少年数学实验》,我认为这是由于我和张先生都有一种使命感。那就是通过信息技术融入数学,从而改变数学教学的面貌,为数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一般认为,数学是从定义到公理到定理到推论这样一个逻辑体系,而学数学就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但这其实并不是数学的全部。数学的发现探究是更有价值的,其中包含着实验、观察、猜想、相互交流和动手实践。这是一种更加丰富的活跃学生思维的数学活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不应该仅仅限于听讲和做习题。丰富的数学学习必须包括数学阅读、数学探究这类活动。这本书创设了一种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动手实践学习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这正是当前我国基础数学教育所欠缺的。(编者语:数学是支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当今前沿技术的核心基础学科,中国是“数学大国”,但学科整体水平与美国、法国等“数学强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当前,基础数学教育应当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技术在这方面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大家知道,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吴文俊院士,曾经以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研究成果蜚声中外。而张景中院士则将几何机器证明可读化,开发了紧密配合我国基础数学教改的数学工具软件“超级画板”,这在国内外无疑是领先的。我们想,应该让我国广大的青少年从这一成果中受益。
二、关于创意
本书与其他读物显著不同之处,是文字读物和网上资源的有机配合。(编者语:将互联网和纸质图书结合起来,可以实现两种媒体的长短互补,实现不同内容的拓展联通,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全书定价30元、420页、21万字,与别的书比较,不贵,而且网上提供的免费资源也是别的书所不具备的。光是现成的课件就有上百个,读者可以拿来就用,这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库,其中有我们过去积累的,也有我和张先生编写此书的过程中制作的;至于免费的“超级画板”和“方便面”,就更有实用价值了。这是一个智能工具箱,人性化的智能超级画板可以作为便捷的画图和计算工具:你要画垂线,把鼠标移动到适当位置,屏幕则出现“垂直”的标识你要画线段的中点,鼠标移动到适当位置,屏幕便出现“中点”的标识……。所谓“方便面”是方便的界面,利用大家熟悉的汉语拼音字母输入命令。例如,画函数曲线,只需输入“hsx( )”,hsx是“函数线”的汉语拼音的3个首字母想呈现变量尺只需输入“blc( )”,blc是“变量尺”汉语拼音的3个首字母想输入坐标点,只需输入“zbd( )”,zbd 是“坐标点”汉语拼音的3个首字母……。你想,30元购得一本书,外加一个丰富的课件资源库和一个免费的智能工具箱,可以说是大大的超值了!
于是,便有了阅读此书不同方式的建议:第一种,看书的同时也在计算机上打开对应课件,对照计算机屏幕从图形的运动变化中发现规律,加深理解(如图形的平移、对称和旋转),这种体验是前所未有的。第二种,对照本书中的操作说明,力争自己动手在计算机上利用智能工具箱画图、计算或制作动态课件,这样就把数学阅读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第三种,与平时阅读一样,仅看书中的文字部分与插图就可以借助自己的想象理解书中描述的内容,那就不必打开计算机了。
三、关于内容的选取和组织
选取什么内容以及如何组织素材是此书能否吸引读者的关键。既然我们面对的是广大的中学生,我们就要设身处地的考虑学生、特别是家长的心理。(编者语:科普创作要充分考虑读者对象。对象群体不一样,科普内容及方式就会大异其趣。如果阅读对象是中学生,就要站在学生以及家长的角度,思考他们的需求,按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当家长带着孩子到书店购书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这本书对孩子当前的学习有没有帮助,如果内容远离当前的教学,他们就会减少购书的兴趣。面对当前书店里充斥的大量教辅读物和练习册,我们决定另辟蹊径,换一副面孔,用另一种方式解读当前教材的有关内容,选取的内容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可以作为当前教学的延伸和扩展。于是我们为本书设计了两个板块。第一部分“漫游数学百花园”,第二部分“电脑解题空间”。【文章选自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编的《科普创作与编辑——第三届获奖作品佳作评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张志敏、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