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传播研究
传播研究    
互联网科幻模式探索——从《外星生命》《天外生命》探讨科幻纪录片(中)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张子瑞     发表时间:2022-11-04     阅读次数:    


2020年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电视和新媒体纪录片的总产值2019年同比增长了10%,纪录片制播的三驾马车——电影院线、电视和新媒体构成中,新媒体承载了纪录片产业的主要增量。根据美国兰德公司的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首播的近200部纪录片中,率先在新媒体平台推出的纪录片大幅提高。单从数量来看,头部网络媒体已经取得领先优势,纪录片的网络化生存趋向基本坐实[1]。

《外星世界》的传承《外星世界》(Alien Worlds)由流媒体巨头Netflix出品,预告片即引起广泛关注,2020年12月2日上线后更是热议不断。第一季共有四集,分别为我们带来了重力极大的阿特拉斯(Atlas)、被恒星锁定自转的亚努斯(Janus)、围绕双星系统公转的伊甸(Eden)、资源枯竭高度发达的土拉(Terra)四个各具特色的外星世界。每一集时长40多分钟,结构大致相同,都是前七八分钟由科学家引出话题,此后切入到外星世界的叙述(均为数字特效制作),在短暂介绍该星球的天文地质环境后,随即深入星球,全面展示外星生命的生活日常,短暂穿插地球生物镜头作为辅助。

《外星世界》( Alien Worlds )海报

除了影片结构上的规整,在很多细节上,也有诸多设计令人叫绝。例如,在地球部分结束后,都是通过旁白“想象一下有这样一颗行星……”开始,将镜头切换到外星世界,镜头从星球的暗面起幅,随着镜头移动逐渐呈现整个星球的全貌,并显示出与恒星的空间关系。在整颗星球的全景镜头中,则附带着机械音效划出信息字幕,介绍包括主星、地表温度、质量、公转周期等信息,体现出科学的严谨性。

在外星生物的叙事上,虽在外星,但却努力为观众带来熟悉感。一方面叙事逻辑完全像大卫·爱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的自然纪录片一样,“无干预”地客观拍摄,舒缓动情地旁白叙述,再通过镜头剪切,表现出生物行为的故事张力,比如遭遇危险与逃脱;另一方面,则直接援引地球的镜头,通过相似的动物遭遇,在填充素材量的同时,也更方便观众理解。比如在第1集28分钟处,在外星球,刚刚孵化的“空中食草兽”正遭遇生命的第一个生死时刻,身后是食腐动物的吞噬,身前是悬崖峭壁,没有回头路。正在紧要关头,镜头切回到南非卡拉哈里沙漠,开始讲述幼年猫鼬的生存险境,捕食者环伺,60%的幼崽无法存活一年,接着将叙事聚焦于一只年幼猫鼬第一次遭遇蝎子的戏剧性片段,跟随它学会化解危机,实现成长,铺垫情绪十分到位。在4分钟地球猫鼬段落后,镜头回到阿特拉斯,并展示了“空中食草兽”的双重意义上的“飞跃”,在情绪上承接地球段落,从而更好地增加了观众对这些虚构生物遭遇的认同。

《外星世界》剧照

实际上,无论是《外星世界》的这些手法,还是整个系列的创意,笔者认为更多是源于传承,《外星世界》和BBC 1999年出品的《与恐龙同行》,两部作品的后期制作,均出自英国的特效公司FRAMESTORE[2]之手。该公司事业起步,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与古生物同行”系列〔包括《与恐龙同行》(Walking with Dinosaurs)、《与野兽同行》(Walking with Beasts)、《与巨兽同行》(Walking with Monsters)〕。

《与恐龙同行》(Walking with Dinosaurs)海报

《与野兽同行》(Walking with Beasts)海报

《与恐龙同行》至今还保持着吉尼斯世界纪录——史上制作成本最昂贵的纪录片,按照吉尼斯官网的说法[3],每分钟成本3.7万英镑,总成本610万英镑(折合近千万美元),主要支出在对恐龙世界的复原上。剧组采用电脑合成技术和模型重塑方式重新构建了中生代场景。从一个非常典型的镜头就可看出,镜头设计是:迅猛龙在水边捕食场景,踏入水边,溅起水花后又跑回岸边。这其中涉及到水花溅起的效果,流体模拟在1999年可是老大难问题,制作组以一个很巧妙的方式解决——整个“水边场景”是实拍的,水花是人为制造并拍摄的(现场工作人员在画外将重物抛入水中,溅起水花),然后再在后期中将重物抠掉,用电脑将动画制作的迅猛龙包括水中倒影一并合成其中,诸如此类,等等。

时光来到今天,《外星世界》的制作更为幸运,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绘景门槛降低,生物外形的细致程度、表皮质感则更是今非昔比,但相对今天已被视效轰炸多年的观众而言,达到这种程度也只是本分。相比科幻电影中各具特色的外星生物,很多观众反馈本片的外星生物设计保守,可能只有第四集的“缸中之脑”略有亮点。可见“传统模式”科幻纪录片的起点之高以及制作之难。

科幻纪录片突破类型同质

面对《外星世界》第一季成绩,Netflix有可能续订第二季吗?

目前没有官宣的信息。笔者认为,即便此片没有续订,大众也可能会迎来其他同类型科幻纪录片,而且有可能出自中国。原因无他,流媒体竞争已经白热化,而纪录片市场正在成为各大巨头发力的新领域。在传统纪录片领域白热化的局面下,科幻纪录片以其话题性和娱乐性或会起到破圈的效果。

2021年为例,国内四大流媒体平台——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哔哩哔哩(B站)在各自发布的片单中,都出现了诸多纪录片项目,B站更是单独为纪录片开了一场发布会。显而易见,一方面得益于年轻用户对知识类内容的兴趣提升,另一方面受制于视频平台的增长问题,纪录片这类传统概念上的“小众内容”,已被推向了“大众市场”,成为各视频平台的关键发力领域。近几年,随着《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金银潭实拍80天》等爆款纪录片,让美食、文化、社会等类型成为热门,而由此也带来了严重同质化,亟待类型上的突破。

与此同时,“蓝筹”纪录片仍大受欢迎,霸屏各大平台纪录片的头版,彰显平台调性。“蓝筹”(blue-chip)这个词出自BBC自然史部的资历最深的约翰·斯帕克斯(John Sparks),用来指《生命的进化》以来的一系列场面恢弘的自然史纪录片,特指“采用大投入大制作,以史诗性的题材选择、时空跨度空前的拍摄、大师级原创配音,打造一台无人参与,完全由生物上演的视听盛宴”[4]。大卫·爱登堡爵士的自然纪录片,如《地球脉动》系列、《完美星球》等,基本属于此类,可以视为纪录片界的“大片”。因其高昂的制作费用和发行风险,众多公司难以下定决心独自承担,所以纷纷采取国际合作、全球传播的模式,自立项起就寻求合作伙伴。

笔者认为,《与恐龙同行》与《外星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认定为“蓝筹”纪录片。而前者已经成为品牌,有在全球巡演的同名舞台剧,有2013年由20世纪福克斯推出同名电影等。这个效应是传统自然纪录片所不能达成的(毕竟不能指望一只熊猫或猞猁成为演员,也不具有独占性)。从市场视角看,《外星世界》或同类科幻纪录片,或许也具有这种可能性。此外在政策上,2021年7月,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中国纪录片对外传播推优扶持项目的通知》,提出“充分发挥优秀国产纪录片在跨文化、跨语境、跨国界传播中的独特优势”,说明国家和行业上下已达成共识。目前国产纪录片在文化、历史题材上有很多成功案例,那么具有“蓝筹”纪录片属性的科幻纪录片能否成为新的突破点?

电影版《与恐龙同行(3D)》海报

一方面是流媒体平台纪录片同质化竞争,急需继续增加垂类、扩充品类。实际上,B站的片单中,就有和BBC Studios联合制作的、以刘慈欣科幻宇宙为题材的天文科普纪录片《未来奥德赛》,也是对科幻热点的及时响应;另一方面是“蓝筹”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与品牌开发的可能性,加之国产纪录片和国产科幻电影的市场需要,让本土科幻纪录片的发展充满了遐想。

刘慈欣《未来奥德赛》纪录片海报

参考文献:

[1]韩飞.中国纪录片进入"网生时代":2019年中国网络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J].传媒,2020(8):4.

[2]FRAMESTORE. Walking With...Series[EB/OL]. (2016-06-01) [2021-11-21]. https://www.framestore.com/work/walking-series.

[3]Guinness World Records. Most expensive television documentary series per minute[EB/OL]. (2000-12-20) [2021-11-21]. https://www.guinnessworldrecords.com/world-records/most-expensive-television-documentary-series-per-minute/.

[4]喻溟.从审美到行动:BBC自然史蓝筹纪录片的环保转向[J].艺术评论,2021(9):13.作者:张子瑞,科幻导演,研究方向为媒体商业化、科幻影视创作。

作者简介

张子瑞,科幻导演,研究方向为媒体商业化、科幻影视创作。


 
上一篇:互联网科幻模式探索——从《外星生命》《天外生命》探讨科幻纪录片(上)
下一篇:互联网科幻模式探索——从《外星生命》《天外生命》探讨科幻纪录片(下)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