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作品评介
作品评介    
写作《少年数学实验》一书的回味与反思(二)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王鹏远     发表时间:2022-11-04     阅读次数:    


“漫游数学百花园”包括10节,许多材料与当前初中学习内容密切相关,但不是平铺直叙,我们力图用讲有趣故事的方式延伸课本的内容,传达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特质,渗透着“数学有趣、数学有用、数学好玩”的理念,让读者有一种漫步数学百花园的感觉,随着阅读的深入逐步感悟到数学中特有的内在的美。

不少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感到不适应,特别是几何学习。小学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更多是借助直观经验,认识只限于初步“了解”的水平。而初中几何学习的显著变化是增加了抽象和推理,从“了解”提升到“理解”的层次。所以,几何的门教学一定要处理好中小学几何学习的衔接,使学生感悟到抽象推理的必要性。

在课堂上,抽象和推理往往是伴着严肃的面孔出场的,抽象和推理能否以另外一种形象与学生见面呢?为此书中设计了第一节“跟你的眼睛开个小玩笑”。光是这个题目就吸引人的眼球:“开个什么玩笑?玩笑是怎么开的?这玩笑要说明什么问题?”这一节我们设计了几个有趣的实验:看似不一样长的线段刹那间似乎一样长了,看似不平行的线段刹那间变得似乎平行了,看似弯曲的线段刹那间似乎变直了。玩这套小把戏只需轻按鼠标选择屏幕上的按钮,奇迹就魔术般地出现了,其实无非是隐藏或显示干扰线段从而使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罢了,这里“隐藏、显示”是计算机的特技。这些在学生眼前呈现的骗术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同时说明了一个道理,即“眼见不一定为实,直觉可能导致错觉”,所以研究几何图形不能停留在感觉的层面,更要进行理性思考,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考分析世界,为后续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引入抽象和推理打下伏笔。

又如第二节“从小河上漂浮的树叶谈平移”,这是配合课堂教学的平移一节内容设计的。课堂上这一内容介绍得比较简单。本书则从图形变换的高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用动画呈现出“平移、旋转、轴对称”和仿射变换,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几何图形的平移变换,画小人排队,感受“怪兽成群”和飞鸟的形成,利用平移体验印度数学家阿那波多剪拼,利用平移拼出正方形的空洞来,这样一来平移这一内容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了。

再如第五节“自行车的数学”这是为配合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圆等综合内容的教学而设计。书中是这样开启话题的: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自然科学的第一步,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不断地提出大量问题,它就充满生命力,对于数学也不例外。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能给数学的发展注入活力。其实实际生活中本来就存在大量的数学问题,但这有待于我们去挖掘和思考。

自行车是城市里常见的代步工具,在笔直的马路上骑自行车,其中难道也有数学吗?这就看你有没有数学眼光了!

从数学的角度看,这里车轮的滚动(而非滑动)中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为此又自然引出了如何计算滚动的距离与车轮旋转角度的关系;前后轮半径不一的自行车,齿轮的变速器等问题。由圆沿着直线滚动引出圆沿着另外一个圆外的滚动,由圆的滚动想到正方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滚动。从自行车的车轮谈到等宽曲线、滚木,“莱洛”三角形的滚动和方孔钻。

所以,数学思维是灵活的,不只限于抽象和推理,还离不开联想、想象、计算思维和数学建模。要让“自行车”在屏幕上运动起来,先要建立好“滚动”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计算最后让计算机加以实现。一个钻打下去,钻孔是圆形的,现在要想让钻孔基本是方形的并不容易,这需要一个更复杂的数学模型。“方孔钻”的课件我们开始做不出来,经过一番讨论,确定了转动的方孔钻钻心的运动轨迹,才最终做出这个课件来。

当前,我国提出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这给数学教育提出了新任务,那就是要特别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前的数学教育关注于解题训练,现在则需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漫游数学百花园”试图在渗透这个理念方面做一些尝试。

关于本书的第一板块的构思先谈到这里,现在谈第二板块“电脑解题空间”的设计。

数学离不开解题,也是家长和学生关注的热点。我们当然不能避开这个热点,而是要直面这一课题给出我们的解题教学思路。

我们认为数学教学不等同于空洞枯燥的解题训练。那些让学生依靠记忆题型、模仿题型,进行大运动量的解题练习,不但造成了学生的过重负担,使学生厌烦数学、疏远数学,而且僵化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电脑解题空间”并非让电脑替代人脑解题,而是借助这个空间给予读者适当的启迪,活跃并催生读者的数学思考。借助于鼠标的操作、图形的动态演示,便于构建在静态图形中不易发现的解题思路,从特殊中发现一般,从合情推理中猜测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从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中达到举一反三拓展思维的效果。借助计算机助力解题教学是本书中新的尝试,这里有不少解题课件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漂亮的解题范例。

四、关于语言的使用

不管有怎样丰富的内容、标新立异的创意,书最后总是要用白纸黑字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我们写书是为普及尚未流行的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既为普及目的而写,就不能写成论文。既然是写给少年儿童看的,就要让他们感到亲切,引发他们的思考,不能等同于变相的教科书,所以我们选择略带文学色彩的方式描述一个个的数学主题。编者语:科学性与文学性是科普作品缺一不可的两翼。对于一部优秀的科普作品来说,文学性是其不可分割的天然属性。)

下面是本书第一部分第一节“跟您的眼睛开个小玩笑”的开场: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公园里的小桥流水、亭台水榭、花草树木,这一切都是客观的。小桥亭台的形状大小不会因为你看还是我看而有所变化,但花园的美景却只能经过我们的感知而被欣赏。我们通过感官才能得到外部世界的信息,而视觉是人们认识外部世界最主要的途径。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眼睛总可靠吗?它提供的外部视觉信息总准确吗?让我们先进行一个小测试。

这段是否可以这样处理呢?试把前面一大段删掉,一上来就开门见山地问“我们的眼睛总可靠吗?让我们进行一个小测试。”这样一来语言倒是精练了,但少了创设烘托思考的气氛,其实前面的一段话有些类似于古代哲学家庄子与惠子“子非鱼”的一场关于主客观世界的辩题。当读者确信视觉是人们认识外部世界最主要的途径之后,再问我们的眼睛总可靠吗?这时的思考就更富有哲理性。

类似的理性思考还可见于第二节“从小河上漂浮的树叶谈平移”的开场白:

“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运动和变化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一条非常平静的小河上漂浮着一片树叶,5秒钟后树叶的形状大小都和原来一模一样,但随着河水静静地流淌,它已经不在原来的位置了。

如果水面足够平静,树叶毫无颠簸摇摆,以至于叶尖、叶柄和叶上的每个细胞所进行的位移都完全相同,我们就说这片树叶做了一个平移。

与教科书的描述不同,这里大到说了运动变化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小到说了平静的小河和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小河上漂浮的树叶,像在讲故事。这样的描述不但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留给读者更多的联想,而且深入浅出地的描述了平移的概念。

关于人称,我们更多采取了第二人称,如“你在电视里看过斯诺克台球比赛吗?现在让我们在计算机上打打台球,过一把台球瘾!”“邻居铺地板遇到了问题找你请教,你能帮助他出点主意吗?”这样的行文就像我们与读者面对面交流一样,增加了亲切感。

在语言的表述上我们是费了一番心思的,通常我写了初稿,和张先生交流修改,经过画龙点睛地修饰,常常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了。

本书的出版已经过去7年,静下心来重新翻阅此书,进行回味和反思,犹如品茶,虽能品出一丝淡淡的清香,却总感到有些不足之处。看来一部书写成之后,过了若干年重新翻阅,总会有些遗憾之感的。例如,对于本书可否加上一些篇幅解读一下“数学实验”呢?可否选择一些更精彩的实验内容呢?本书的验证性实验较多,可否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呢?借助于网络的优势可否增加一些小视频呢?但这些现在看来都难以弥补,只好期待新茶上市了。

最后我想说,人的一生可遇不可求的有两件事,一个是机遇,一个是缘分。我这两项都幸运地占到了。先说机遇,这是指我国的数学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今天,数学已经从后台走到前台,遇到了数学的黄金时代,但数学却仍然不受许多学生欢迎,这对我们是挑战也是机遇。另外,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却难与数学教育很好地融合,这同样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的书正是抓住了这个机遇,才得以与读者见面的。再说缘分,那就是与张院士的相识与合作。张院士是数学家,且热衷于中学数学教育和教育技术。多年来与张院士合作,共同推动信息技术用于数学教育的实验项目使我收获良多。这次合作完成此书,又是一次新的愉快的体验。【文章选自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编的科普创作与编辑——第三届获奖作品佳作评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张志敏、陈玲)】


编者:邹贞

作者简介

王鹏远: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退休数学教师,国内最早将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的教师之一。

 
上一篇:写作《少年数学实验》一书的回味与反思(一)
下一篇:我要向你推送美丽 ——《让你想不到的数学丛书》创作历程(一)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