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作品评介
作品评介    
你所陌生的另一个美丽世界:多彩的蘑菇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图力古尔     发表时间:2022-11-07     阅读次数:    


【提要】

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了有关药用菌、食用菌、毒蘑菇以及地区为特色的志、图谱等科学图书,丰富了蘑菇研究的内容,同时也为民众认识和利用蘑菇资源起到指导作用。但是,从科普的角度来说,缺少一本图文并茂、适应现代人阅读需求的蘑菇科普读物。科普作品要求科学性,但更强调可读性科普作品有别于学术专著,创作时要注意读者的获得感。


我们眼前的生命世界一直以来被简单解读成二元结构,即动物和植物,动者动物,静者植物。专业以外的人士几乎很少注意到除了动物和植物还有一个多彩的世界,那就是蘑菇。中国人对蘑菇的认识和记载由来已久,据《中国史稿》记载,6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们就开始采食蘑菇。在后来的《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经典本草著作中也都记载许多种蘑菇。蘑菇(mushroom)指大型真菌,分类学上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蘑菇种类繁多,仅在我国已经被记载的就有4000种左右,其中以肉质的伞菌为主,还有多孔菌、胶质菌、齿菌、珊瑚菌、腹菌及部分子囊菌等,是个庞大的生物类群。蘑菇具有很好的食用、药用价值,同时也在自然界起到其他动植物所不能替代的生态学作用——物质分解作用。

一、本书的写作意图及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国力的增强,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到蘑菇研究,出版了有关药用菌、食用菌、毒蘑菇以及地区为特色的志、图谱等书籍,丰富了蘑菇研究的内容,同时也为民众认识和利用蘑菇资源起到指导作用。然而,却缺乏一本图文并茂、适应现代人阅读需求的蘑菇科普读物!本书是作者15年中80余次在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等国家在内的东北亚地区进行野外考察所得的第一手照片精选而成。独特的原生态照片和简洁的文字说明,直观而生动地介绍了蘑菇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生态分布,让读者得以了解和观赏丰富而多彩的蘑菇世界。(编者语:科学工作者的野外科学考察经历越丰富、涉及的地域越广泛、接触的专业越多、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越复杂、进行科普创作的基础就越雄厚,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触类旁通的基础就越雄厚。)1000余张照片,500多种蘑菇,生动而形象地诠释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向读者展示东北亚地区丰富的真菌生物多样性,是一本既有专业水平又有科普价值的高级科普读物。内容涵盖了蘑菇的各个类群,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让人心情愉悦地了解蘑菇,读懂蘑菇。

本书记载的蘑菇涵盖了蘑菇的所有大类群,即伞菌、多孔菌、腹菌、子囊菌、黏菌等,像一本蘑菇百科全书,已在中国和韩国发行中文版和韩文版。所有在书中讲到的蘑菇种类及其相关的内容都有相应的清晰而精美的图片说明所有的1000多张图片均是作者拍摄,而且尽量保留了蘑菇生长的原始生态环境特点。

二、本书的创作经验及点滴体会

科普作品比较难写,我认为科学家们不一定都会写科普作品,尤其是好的科普作品。

1.科普作品不能写成教科书

科普作品也要求科学性,但是更强调可读性,因此,在内容的安排上一定要循序渐进,从宏观到微观,简洁概要地介绍蘑菇的相关知识。(编者语:科普作品不是教科书,它需要通过类比、联想、对照等方式,让人理解科学发展的脉络和各类科学知识之间的关联,而这种理解的过程正是对人思维能力的极好锻炼。比如第一章综述蘑菇在生命世界中的分类地位、历史上对蘑菇的认识和利用,以及蘑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分解等生态作用;第二章在介绍蘑菇的一般特征时,采用肉眼看到的蘑菇的宏观特征如形态、颜色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观特征的比较方式,使读者学会用专业的眼光观察蘑菇。

2.科普作品有别于学术专著

本书与专著或图志不同,以图谱的方式介绍的蘑菇种类有500多种,原生态照片一定做到完整、漂亮、吸引人,在此基础上附上蘑菇的中文、拉丁文名称和所属的科名,以及简要特征描述,鉴定准确,描述深入浅出。(编者语:科普作品要求学理性和通俗性兼备,要抓准读者的需求,做到深入浅出又明白晓畅。如本书第四章(蘑菇的主要类群),充分展现了蘑菇的多样、多彩的特点,达到传播蘑菇知识的目的。

3.科普作品要注意读者的获得感

不能讲纯理论,要潜移默化地讲述作品的实用性,如蘑菇的经济和实用价值。第六章(蘑菇的经济价值)主要介绍了重要的和常见的食用、药用真菌的鉴别特征和利用价值等,进一步了解蘑菇的“多用”性第七章(毒蘑菇家族)涉及了容易混淆误食的蘑菇种类、识别要点等,十分实用。

总之,本书是一本集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科普读物。基于此,中国菌物学会原理事长、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为本书的序言中指出:我们科学普及的行列中需要这样的图书;我们菌物科学的教育中需要这样的图书;我们菌物学后继者的求知路上需要这样的图书;我们渴望亲近自然的孩子们需要这样的图书;我们已有所成的科学家们更需要书写这样的图书!【文章选自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编的科普创作与编辑——第三届获奖作品佳作评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张志敏、陈玲)】


编者:姚利芬

作者简介

图力古尔:农学博士,蒙古国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吉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菌物科普作家。


 
上一篇:我要向你推送美丽 ——《让你想不到的数学丛书》创作历程(二)
下一篇:如何写好一本科普读物(一)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