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作品评介
作品评介    
学海拾珍,用中国化石讲述中国故事 ——《征程:从鱼到人的生命之旅》创作手记(二)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王原     发表时间:2022-11-07     阅读次数:    


2.内容副线——以九个“大事件”解读从鱼到人的5亿多年

本书的另一个创新点是书的副线,即脊椎动物“从鱼到人”演化历程中发生过的九次重大的演化事件。这九个“大事件”又被称为九大“关键转折点”(Key Transitions)。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如果以另外的形式展开,地球生物界现在的面貌都可能迥然不同。这九个“大事件”中既有生物重要新结构的出现(如脊椎的初始、颌的演化),也有重要分类群的起源(如哺乳动物的兴起、人类的起源),还包括了生物对海陆空不同环境的适应性探索和扩张(如登陆、重返海洋):

大事件(一):脊梁骨的起源(讲解脊椎骨的最早出现和意义)

大事件(二):有颌的感觉真好(讲解颌的出现和意义)

大事件(三):即将离开水的鱼(讲解脊椎动物的登陆和意义)

大事件(四):先有蛋,然后才有鸡(讲解羊膜卵的产生和意义)

大事件(五):重返海洋(讲解脊椎动物重返海洋的发生和意义)

大事件(六):哺乳动物的悄然兴起(讲解哺乳动物的出现和意义)

大事件(七):飞上蓝天(讲解脊椎动物首次飞上蓝天和意义)

大事件(八):美羽不怕多(讲解羽毛的产生和意义)

大事件(九):人类的黎明(讲解人类的起源)

在位置编排上,这九大演化事件也同样根据在地球上发生的时间顺序,被插入15个古生物群之间,与主线内容形成很好的交相呼应。

本书出版之前,上述演化事件大多已经出现在各种学术论文和专著中,有一部分涉及生物大门类起源和演化的“大事件”也被编入了大学教科书(如爬行动物的起源、鸟类的起源、人类的起源等)。本书作者根据学术论著和大学教材,并结合脊椎动物演化重大结构创新和生态领域扩展研究相关新成果,首次较完整地将它们梳理出来,并用普通公众能够理解的语言,说明其内涵及意义,予以较为详尽的介绍。(编者语:科普与科研密切相关。科普的营养和精髓主要来自科研的成果。而将科研成果传递给普通公众去了解、分享、掌握,是科普的主要任务之一。

3.补充资料——提供更丰富的内容、更宽广的视野

中国因丰富的化石发现和最近数十年来重要的古生物研究成果而闻名世界,很多著名的中国化石也进入国内各种综合性或专业性的博物馆中。而孔子鸟、狼鳍鱼、贵州龙、鹦鹉嘴龙等知名化石甚至被国外一些博物馆收藏或展示。然而,在本书出版之前,尚没有专业或科普书籍对中国全部脊椎动物化石产地、中国所有含古生物化石展陈的博物馆进行过系统的统计和整理。

本书作者在地质古生物学界同行和博物馆界同人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全国范围进行了调研,首先分析筛选了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化石保存类型的中国脊椎动物化石(含古人类化石)产地,最终以附录形式汇总了79个主要产地。其中不但包括了本书详细介绍的15个中国古生物群的产地,还涵盖了更多的省、自治区、特区,如西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这一工作具有一定的综述性和开创性,为后期开展为全面的调研,如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17年8月出版了《中国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分布图》)、原国土资源部等的相关工作供了素材。

本书也首次对含有古脊椎动物化石展陈的国内博物馆进行了统计,并以附录形式汇总了103家博物馆,它们分布在我国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上述关于化石产地和化石博物馆的资料给中外读者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宽广的视野,使他们对中国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宝库和科普展示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装帧设计

1.独特的中英文对照

作为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图书,如何选择中英文文字的编排方式是一个重要问题。《征程:从鱼到人的生命之旅》一书的编辑团队对市面上的中英文双语图书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发现目前绝大多数的中英文双语图书都是采取中英文相间的排版形式。这种排版有一个问题,就是会打断读者的阅读思路,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其完整的中文或英文阅读习惯和对内容的理解。

书创新性地采用了一种精致独特的装帧形式,将中英文两个部分单独成册,从左向右阅读为英文横版,从右向左阅读为传统的中文竖版,两册在中央以布封的形式相互关联。其结果是,不同的读者可以根据自身喜好,既可用中文或英文进行单语种阅读,也可以将全书四折展开,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进行双语阅读。另外,相同的页码和合页页码中的内容,中英文完全对照,且两侧配以不同的图片,以丰富其展示内容。这种排版形式既特新颖,也丰富了书的图片内容,还有助于感兴趣的读者对照学习古生物学的中英文词汇。(编者语:好马还需配好鞍,好的内容也需要好的形式来表现。对以科普为目的的图书而言,新颖独特的装帧形式至关重要。广泛调研以发现不足、汲取经验,从读者的喜好和阅读习惯出发,创新性地设计既能照顾到“用户体验”又与众不同的装帧形式,是本书成功的原因之一。

2.别具特色的封面和腰封设计

本书的封面设计也别具特色,英文和中文封面分别是鱼和人的抽象造型,暗含脊椎动物“从鱼到人”的演化进程。

腰封则被设计为很特殊的半盒状,盛纳有厚重感的中英文双册图书,并在腰封上展现八位国内外学者对本书的推荐词。上述装帧设计别具匠心,尽显书籍之美。

3.生动复原远古世界的图片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球海陆变迁及生命演化等大地理范围且深时的过程,本书插入了精心选择的326张各种类型的图片。(编者语:对科普创作来说,有时一图胜千言。恰当而又精美的图片既是相关知识和内容的形象表述,又使版式变得灵动跳跃,是吸引读者眼球的亮点。其中既包括大量原创的手绘骨骼结构素描图、骨骼复原图、各生物类群演化分支图、单个古生物的彩色复原图,以及古生物群的彩色全景生态复原图,也包括众多首次面世的化石的精美照片,另外还有获得国外原作者授权的地球古地理分布图等其他形式的图片。这些原创图片都是由科学绘画师在专业学者的指导下多次沟通、精心创作而成,既要保证科学性,又要体现艺术之美,给读者以视觉享受,并引发读者思考,从中感受科学与艺术的美妙结合。本书首印版中还有一幅《风雪征途中的披毛犀》全彩复原图,凸显生物演化的“征程”主题,以精美海报的形式赠送给读者,给读者额外的惊喜。

四、收获与反思

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开展这样一个针对史前动物群的科普创作,不仅需要阅读大量的、各门类动物的原始研究论文,及时跟踪相关科研的最新进展,更需要用公众能理解的语言,以生动的、故事化的形式讲述出来;作为面向公众的科普读物,还要求有精美的图片,包括漂亮、形象的古生物复原图。这里的工作量和难度确实不小。

本书是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古生物学者国际合作的结晶,但为了保证科学性,考虑到古脊椎动物学和古人类学的专业性,很多时候我们作者仍须向不同领域的同行请教、求证,寻求最新图文资料,乃至邀请他们审查部分享节的初稿。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将无法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编者语:科学性是科普图书的生命线,尤其涉及不同领域时,需要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进行把关。

令人高兴的是,经过不懈努力,本书终于得以付梓,自2015 年7月出版后很快售罄。2017年4月,在中英文对照版基础上,又出版了经过更新修订的中文典藏版。本书先后入选《新京报》2015中国最美图书和《环球科学》2015最美科学阅读Top 10,获得2016年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2016年中国台湾第八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原创类金签奖、2016年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金奖、2016年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普图书、2016年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2018年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等奖励。

在获得奖励的同时,我们也有遗憾,比如,限于时间和篇幅,不得不做出各种艰难的取舍。毕竟,中国的古生物学研究在不断发展之中,珍贵的化石至今仍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地的地层中被发现、发掘;中国的古生物学人才辈出,更多的高质量的学术论著也层出不穷,其中很多都闻名于世。本书只是对中国古生物学中古脊椎动物学成果的一个阶段性的、浓缩性的总结整理和科学普及,仅仅介绍了中国有代表性的15个古生物群。由于篇幅原因,在该书出版之时,还有很多重要的成果无法包括在其中;而该书出版之后,又有更多新的成果不断涌现,使得该书需要不断更新。这也是2017年4月作者与出版社合作出版更新内容的《征程:从鱼到人的生命之旅》(中文典藏版)的主要初衷,希望为读者更新过去两年来古生物研究新成果的资料(中英文双语版于2014年12月截稿)。

我们不求用一本书涵盖所有成果,而是希望该书吸引更多中外读者对中国古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关注和支持,并能以此书抛砖引玉,期待更多更好的相关作品问世。【文章选自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编的科普创作与编辑——第四届获奖作品佳作评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张志敏、陈玲)】


编者:尹传红

作者简介

王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主要从事古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与地质古生物学科普工作。作品曾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金奖、文津图书奖、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金签奖等科普创作奖项。

 
上一篇:学海拾珍,用中国化石讲述中国故事 ——《征程:从鱼到人的生命之旅》创作手记(一)
下一篇:与植物协同生长 ——祁云枝科学散文创作手记(一)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