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作品评介
作品评介    
化学类科学小品鉴赏(1980年至今)(三)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胡俊平     发表时间:2022-11-09     阅读次数:    


王志明在《化工之友》上发表了多篇科学小品,他是一名热心于科普创作的科技工作者,曾在《化工之友》上发表《怎样撰写好科普文章》[3](王志明.怎样撰写好科普文章【J】.化工之友,1997(1)∶30—31.),与广大爱好科普创作的读者交流创作心得。题材要新颖适时、标题要巧妙醒目、开头要别具一格、内容要生动有趣是他总结的创作宝典。1994年第2期《化工之友》上,王志明发表了《画眉石乌金煤》。这篇小品文以唐诗作为开篇,用一个反问语句引出了古代女子用“画眉石”与当今的“煤”是同一种物质的判断:当读看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可曾想到诗中这位古代新嫁娘画眉用的化妆品画眉石,就是我们现在的煤吗?继而,文章简单回顾了我国古代对煤炭资源的利用,对照西方国家的情况,证实了我们的祖先发现和利用煤炭资源要比西方国家早得多。在提到煤的另一个美誉“乌金”时,作者采用了一系列的数据类比,说明节约一吨优质烟煤可以做的大量其他事情,足显其名称的贴切。后续讲述煤与水蒸气的反应、与石灰石的反应以及煤在干馏等条件下的反应,文字较为平实,没有采用特别的写作技巧,基本上为平铺直叙。发表于1996年的《变情场为坟场——利用性信息素防治害虫》,由于采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文中有很多用双引号的词语都显得妙趣横生。例如,只需0.1克的性信息素,就足以使10亿只雄虫“坠入情网”。他发表于1998年的两篇科学小品《能呼风唤雨的干冰》《高分子穿上了“白大褂”》仅仅题目具有吸引力,文章开篇也轻松惬意,吸引读者继续往下阅读。如在《能呼风唤雨的干冰》的开篇:

人幻想能呼风唤雨,便凭想象塑造出一个孙悟空,让他能上天入地,挟制住四海龙王。如今,人们依靠科学,已真正实现了呼风唤雨。这就是用飞机在云层洒下干冰,让空气冷却,使水汽凝成水滴,落下雨来。

他在1999年第4期上发表《人造元素绽春蕾》,主要是讲通过人工方法制造出大自然中没有的新化学元素,加速粒子使得人们的这种想法成为可能。文末,作者引用了马克思一段励志语:

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2001年第5期上,他发表了《塑料家族中的“赵飞燕”》,且看他的开篇:

唐诗曰“可怜飞燕掌中轻”,指的是汉代宫女赵飞燕,体态轻盈,能在手掌上跳舞。如今,塑料家族中也出现了“赵飞燕”,它的轻巧和“本领”十分令人赞叹,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泡沫塑料。

赵飞燕体态的轻盈与泡沫塑料的质量轻巧形成了很好的类比,让人印象深刻。

2001年第10期《知识就是力量》上发表了胡连荣的《从烟花爆竹到节日礼花》。以“烟花爆竹”为题材的科学小品已经有了不少,这篇短文首先从辩证的观点来看烟花爆竹中的关键成分——火药,这既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四大发明之一,又是战争中沾染血腥的恶魔,现在从和平利用的角度来看璀璨的礼花。短文首先解释了礼花“缘何五彩缤纷”。礼花颜色的多样与多种化学金属元素的燃烧相关,而礼花绽放的造型离不开各种聚集着智慧的精巧制作工艺。该文第二节主要讲为了安全起见,礼花采用区别与爆竹的改进工艺,让礼花在空中绽放,真是名副其实的“直上重霄九”。

类似题材的科学小品还有韩吉辰在2009年《知识就是力量》刊发的《元宵佳节话“烟花爆竹”》。在这篇短文中,依然可以看到以往同类型题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包括烟花爆竹的成分等。其特点之一是结合了节日,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焰火燃放,充满着自豪感。特点之二是更多地介绍了烟花爆竹中的“高科技”。例如,日本在高空燃放的含有锂的宇宙烟花,除了欣赏之外,还为研究大气电离层提供了有效的观测数据。

2001年第12期《知识就是力量》发表了越月的《“工业味精”——表面活化剂》。作者开篇将表面活性剂比作“工业味精”的缘由解说得非常清楚,表面活性剂与味精一样,“用量微乎其微,但作用神奇”。这一类比,给人印象深刻。简言之,这篇短文主要介绍表面活性剂“在哪里”“什么构造”“有什么功效”三个问题。其中对于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有较为详细的解说,这也是表面活性剂发挥功效的关键所在。

无独有偶,2009年科学松鼠会的云无心通过博客发表了一篇名为《洗涤剂的原理与发展》的博文。博文的题目看起来是典型的学术化命题,可是其中的内容却让人眼前一亮。云无心秉承松鼠们活泼明快的文风,在描写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和性能时,简直把生命注入“表面活性剂”中。因“表面活性剂”具有亲水和亲油的双重特性,有了“典型的两面派”称谓。而这些表面活性剂“有一个亲水的脑袋,一条疏水的尾巴”,形象地刻画出结构特征。作者在表现表面活性剂的特性时,更是具有戏剧性,对话、动作、心理活动一一俱全,让大众在领会和理解科学知识中忍俊不禁:

当这样的两面派在水中的时候,水分子们说“我们倒是可以接受你的脑袋,但是你那尾巴实在讨厌”;在油或者其他疏水物质里呢,群众就说“把脑袋藏起来就以为我们不认识你了么?”于是,极度郁闷的表面活性剂们到处不招人待见,只好跑到界面上,把亲水的头向着水的这边,把疏水的尾巴伸到疏水的那边。

《知识就是力量》2008年3月发表了陈文文的《先软后硬——神奇的“豆腐石”》。这篇短文开篇展现了一幅地中海的海岛风景图,仿佛是在拍纪录片一样,先是恢弘的航拍镜头,最后一个镜头聚焦在马耳他岛的三件国宝之一的“石头”上。石头能成为国宝,自有它的特殊之处。作者就这种石头的特殊性开始揭秘。这种石灰岩能够非常便捷地加工,是因为其中氢氧化钙的含量高,比较柔软;但当它暴露在空气中,氢氧化钙就会遇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非常坚硬的碳酸钙,“豆腐”才会变成坚不可摧的磐石。这是一个典型的化学反应。其后,作者对这种石头在马耳他岛的应用进行了精彩的故事情节般的描述,比如利用“豆腐石”的特性直接在石灰岩上开凿了举世无双的地下宫殿;建筑坚不可摧的军事防御工事等等。这些交杂着人文历史的回顾,让“豆腐石”的神奇光彩熠熠。

李俊主的《烹调中的化学》载在《知识就是力量》2010年第6期上。这篇短文将化学知识的运用从实验室搬到了家家户户都有的厨房,让公众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无处不在改变我们的生活。“煮蔬菜怎样才能保持青翠欲滴?”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也有很多有厨房经验的人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窍门。作者把其中的缘由解释清楚了:有机酸中的氢离子会引起叶绿素变色。操作的技巧就在于恰当的时间盖锅盖。而鸡蛋羹的烹饪过程中,鸡蛋中的蛋白质分子要经历分子内的相互作用到不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知道了这些,读者们就不难理解,为何流动的蛋液能够被凝聚起来了。

《科学24小时》是另一本专业科普期刊。2002年第9期上刊登了韩希贤的《氢家族的“四兄弟”》。这篇文章把氢的同位素比作了四兄弟,形象地表达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似与不同。尤其是最新发现的老四(—5是在普通教材中所不常见的。“老大”氢的特上是作为清洁能源,而受氢能源的制备与存储的制约,仍然还需要科学家们继续努力才能得到推广。“氘”“氚”这两兄弟在核聚变中应用潜力巨大。作者认为,“老四”可能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作用还有待探索。

2003年第6期发表了宋建平、陈华的《重水——核能的生力军》。这篇短文以新闻事件式笔法开篇,叙述了2002年11月我国首座商用重水堆核电站——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一号机组并网发电成功并向华东电网输送清洁、安全的电能的事件。其后,作者站在普通公众的视角,提出了很基础的问题:重水是什么样的水?人们从外观很难发觉重水与普通水的区别。接着,作者在叙述重水的富集不容易之后,点明了重水的作用:作为核反应堆的慢化剂和冷却剂。此外,因为氘是核聚变的重要原料,重水就成了未来的重要能源之一了。【文章选自《百年中国优秀科学小品赏析》(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姚义贤、陈晓红、李正伟)】

 
上一篇:化学类科学小品鉴赏(1980年至今)(二)
下一篇:化学类科学小品鉴赏(1980年至今)(四)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