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作品评介
作品评介    
能源与环境类科学小品文鉴赏(1949年前)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胡俊平     发表时间:2022-12-01     阅读次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能源科学的研究处在起步阶段。如何充分地利用大自然中的能源是关键的问题。对于大众而言,自然界中卿些能源可以被我们利用,以此来改善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状态是一个更为关心的话题。因此,能源题材的科学小品,往往持一种认识自然、开发自然的态度,仿佛能源用之不竭,使之不尽。这个阶段的科学小品文,在语言的大众化方面呈现突出的特征,很少出现专业化的术语,就连“能源”这个词汇也很少使用。比如,有的小品文中用“动力”这个词语表达了相近的意思。还有的科学小品文是专门关注某一类型的能源,比如电能、水能等。

能源与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在新中国成立前,环境问题并没有引起大众乃至科学家们的重视。这与当时环境问题并不是突出问题的现实状况有关。在科学小品文中,反映环境问题的篇目非常少。仅有少数有远见的学者,就此提出了警示。比如,梁希先生在1929年撰写了《西湖可以无森林乎》,指出西湖的缺点是没有森林,在20年的时间内“乔木日减,别墅日增,危楼高阁,了无遮掩”,提倡种植苍松翠柏林,“使严冬经霜雪而不寒,盛夏金石流,火山焦而不热”。

这个阶段,面向青少年的读物是能源和环境题材科学小品的出处。如《新少年》《中学生活》《开明少年》《中国青年》等均刊登了一些作品。能源题材的作品相对环境题材更多一些。

1936年,《新少年》第1卷第1期上发表了金仲华的《世界的动力》。这篇小品文树立了宏观的视角,让读者脱离渺小的个人,仿佛飘到了太空中,以宽广的视野去俯视地球的一切。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全文中,并没有使用“能源”这个词汇,而是采用了“动力”,更方便普通大众理解。作者依次介绍了太阳的热和光、潮汐、地心的吸引力(即能)、地热、煤和石油等。在描述每一种能源时,作者仅仅使用非常有限的笔墨,300—500字。有一些深度的问题,作者直截了当地采用了回避。比如,在介绍潮汐的时候,作者写道“这种吸力是从何而来的,可以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去解答,我们在这里不必管,反正我们只要知道有这样一种伟大的力就是了。”从这段描述也可以知道,在撰写这样一个大的内容主题时,科学小品文由于篇幅和读者群的要求,只能采用“不求甚解”的处理方法,这也在情理之中。作者对“动力”饱含着一种崇敬和敬畏,整篇小品文中,多次使用“伟大”来形容动力。比如,“热和光,是太阳所给予我们地球的两种伟大的力量。”“这是多么伟大和神秘啊!”“这力量也是够伟大的!”。

1939年,钟斯在《中学生活》第1卷第2期上发表了《水的怪脾气》。小品文的题目很吸引人,进行了人格化处理,让人不禁想知道我们平常见得最多的水究竟有什么样的脾气。作者首先是从日常生活着手,讲述日常生活中水的用途,如饮用、清洗等。在第二段,作者写道“这是由于水会溶解很多东西,尤其是在温度高的时候,水的这种脾气,就是它所以能够洗净东西的原因。”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在作者笔下,“脾气”实际是书本上常说的“特征”,大众化的语言,有利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也有利于理解。在说明水的分布时,作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说明,既说到了江河湖海的水,又说到了我们平常没有意识到的大量的水的存在。比如,“一个胡瓜或番茄,假定十两重,竟含九两半的水。吃一个胡瓜或番茄,就像吃水一般。一条一斤重的鲫鱼含有十三两重的水分。我们买来一斤猪肉,实得只有四两半,其中还有十一两都是水啊!”这段文字介绍了读者熟悉的事物中所不知道的知识,让人在惊叹中回味无穷。同时,那个时代度量衡标准与现今不一样,也体现其中。这篇科学小品描述水在100摄氏度变成水蒸气时,作者不禁感叹“它的魔力可大了!人们若好好地待它,它可以替我们动机器、管理工厂。”接着,作者描述了水蒸气在轮船、火车等交通上的应用。对于这种能量,作者以辩证的态度来看待:巨量的动力要集中于工厂——从此,世界上又产生了一种新的黑暗。而黑暗中又透出了新的光明。你看:它的魔力有多么大啊!”借此笔一转,作者描述了当人们不知晓水的脾气,又不正确地利用水蒸气这种能源时所带来的炸等灾祸。通过阅读这篇科学小品,蒸汽能源的利与弊,便一目了然了。

1946年,三午在《开明少年》第7期上发表了《Y·V·A》。这篇小品文题目就是一个悬念,不知道作者葫芦里卖什么药,必须在文中去寻找答案。文章分为八个部分,在第六部分“一个工厂的中心”中,作者写道:“将来要有一个机关专门来管理用水力开发天然资源的事,这个机关要称作‘扬子江流域总管理处’,英文缩写是Y·V·A。”看到这,这个谜底算是揭开了,而且读者会对题记中引用杜甫的诗句“不尽长江滚滚来”觉得恰如其分。作者在题记下的第一节首先介绍了水资源的丰富:“河里不停地有水滚滚地流呀,流呀,老是流不完。”紧接第二节,介绍了水能的巨大力量,其中引用了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的作品,形象地勾勒出水灾带来的巨大破坏力。第三节的标题是“水代替了牲口”,国内用水来推动石碾,而国外用来发电。作者直言:“两匹马力和一百万匹马力、八十万匹马力比比看。太少了!少得简直不好意思比。”这就引出了后面的几节,我国也必须要利用水力来发电,以此代替以前的火力发电。并将在宜昌建立闸口的萨凡奇计划勾勒了出来。这对于我国后来建立葛洲坝水电站和三峡水电站都有很大的启发。在小品文的最后一节“靠自己的力量”,作者清楚认清了国际形势,鼓励国人依靠自主力量建成水闸,实现水能的充分合理应用。

1949年,温济泽在《中国青年》第13期上发表《电的时代》。这篇小品文从古代神话“雷公电母”说起,讲述了近代科学家们对雷电现象及电的利用所展开的科学探索的故事,包括富兰克林用风筝捕捉雷电、法拉第发明发电机以及电报、电话、电灯等一系列设施的发明。这篇科学小品文所描写的电能设备和利用,在当时的人们看起来,是那么新鲜和神奇,而21世纪的我们回头看起来则是司空见惯的。作者把个“电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选自《百年中国优秀科学小品赏析》(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姚义贤、陈晓红、李正伟)】

 
上一篇:交通工程类科学小品百年回眸
下一篇:能源与环境类科学小品鉴赏(1949—1979年)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