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创作研究
创作研究    
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展的策划与创作——以朱光亚生平事迹展为例(下)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侯林     发表时间:2023-04-06     阅读次数:    


(二)后期深化

在创作后期,要综合分析展览的观众特点,以朱光亚生平的突出事件为内容进行展开。事件需突出情感,具有人文情怀,将他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与新时代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路径产生具体联系,这样才能使展览带给观众震撼人心的力量。

例如,在爱国精神专题中,我们选取了两个具体的案例来讲述朱光亚的爱国精神。一个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美国密歇根大学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朱光亚牵头组织51名留美学者,联名在《留美学生通讯》第三卷第八期发表公开信,呼吁海外学子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信中逐段分析了学工的”“学农的”“学医的”“学社会科学的”“学自然科学的应该回去。这封信展现的爱国情怀力透纸背,现在读来依然令人心潮澎湃。它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人受其激励回到祖国。程开甲后来回忆说,他当时在英国留学,也看到了这封信,坚定了他马上回国的决心。

另一个是19524月,他担任朝鲜停战谈判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秘书处英文翻译,根据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他不顾自身安危穿上志愿军军装,冒着枪林弹雨,经过两天一夜的紧张奔波到达朝鲜开城中国人民志愿军谈判代表团所在地。当时的美国一直在研究使用原子武器,在板门店谈判桌前美方代表经常挥舞核大棒。朝鲜战场上敌我双方武器装备的差距、美国的核威胁,使朱光亚认识到小米加步枪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要想真正独立,必须拥有强大的现代化国防。这个想法在以后的核弹研究中像是针的刺痛,时刻提醒着朱光亚。

这些故事的选择都在回应着既定的展览目标,紧扣主题,目的是让观众易于理解,产生共情,逐步对朱光亚的崇高形象形成一个共性且理性的认知。由于朱光亚一贯谦虚低调,加上工作保密要求高,社会上对他的宣传报道很少,所以更需要深入挖掘可以体现展览目标的具体事例,引发观众思考自身差距,特别对青少年在人格确立、科学启蒙、科学思想方面要产生正向的影响。在具体的深化创作阶段,基于朱光亚的生平故事开展后续文字编写、图片遴选、版面设计、展品选择、重点区域设计等创作工作。

1.文字创作精益求精

文字作为展览与观众交流的最直接的媒介,展览文本写作在展览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具体文字撰写中,首先要明确谁是观众,他们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兴趣等都将决定文本的撰写内容、风格,甚至最终的设计、排版、字体字号的选择。由于版面有限,在文字撰写中要做到语言简洁,尽可能在有限的文字中展示更多关键信息。

由于诸多朱光亚的故事需要整理与提炼,并逐一对应归纳到朱光亚生平年表的大事件中,这就要求要将每个故事最核心的内容展示给观众。同时文字的表述不能过于书面化,要采用同一种口吻写作,将内容娓娓道来,像是展览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这样展览便有了灵魂。上展文字也需具备层次感,要综合研判展览文本共分为几个层级并逐级展开,不同级别标题的语境要按该级别的标题统一撰写合稿,并衡量不同标题下的文字数量,避免头重脚轻的情况出现。文字创作后期要反复论证、修订故事的严谨性和真实性,以避免遗漏或偏差。

2.遴选图片协调配合

图片是辅助文字表达的更直观的要素,是一种对展览的延伸阅读。人物生平展览的图片是关于文字所记录事情的直接证据,也是科学家人物档案的一部分。遴选的图片需要根据展览的内容进行查阅,特别是要能与罗列的故事一一对应,并具体生动地再现那段历史,这就是图片在展览中的意义。遴选出的图片基本有两个特征:一是能体现出科学家生平事迹中的关键信息;二是能够反映他在生活中谦逊低调、细致入微的性格特点,让辅助说明的故事能更鲜活地展现给观众,引发观众形成最佳的视觉记忆。

按照以往经验,在梳理每一个故事的图片的过程中,会出现人物生平某一阶段所留存的图片过多或过少的情况,这就需要策展团队或广泛征集图片资料、拓宽图片资料的来源与渠道,或在后期版式设计中弥补的方式,来调和整体展出的效果。此外,还需注意遴选出的图片质量、是否出现国家主要领导人、图片在使用中的版权归属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遴选出的图片是否能够正常使用。

3.版面设计延续创意

展览的平面版式设计中也渗透进星光等设计要素。在展览前言部分具体设计中(见图2),选择以五角星为基础造型进行衍生创作。前言部分用前后两层五角星造型增加版式的层次感,并在第一层造型后用暗槽布置可调节的呼吸灯,灯光闪烁的频率缓慢且明亮,其形状和寓意都在表达光芒闪耀这一意象了,延续着展览主题创意的初心。

2 展览前言版式设计

版式整体编排中(见图3),也要注意充分考虑看展者的视觉规律,避免版式设计过于平淡、缺乏重点,要以错落有致、松紧兼备的排版思路将文字与图片有机结合。在正文版式编排创作中,运用了很多的视觉元素,其一是要配合整体布局中反复折转的展墙造型;其二是避免视觉高度过低的版面显得空旷、失去视觉中心、打破版式平衡,用以增加视觉的层次性。版式整体色调选择使用松枝绿、香槟金等色彩,选取的颜色为朱光亚生平经历中所接触较多的环境色,体现出朱光亚为我国国防战略科学家、核科学事业主要开拓者的科技帅才

3 “成长之路部分版式设计

4.展品选择突出内核

在遴选展品实物中,得到了朱光亚夫人及子女的大力支持,协调到的实物展品均为原件,共计59件(套)。展品选择的标准主要有三点:一是要以物证的形式去佐证展览中所讲述故事的真实性;二是突出展览所传递的情感,通过真实的物件润物无声、自然而然地传递出科学家精神;三是能够凸显出展品的弥足珍贵,作为科技史料能够产生直指人心的力量,真正做到见物、见人、见事、见精神。

例如,展出的朱光亚在西南联大和美国密歇根大学时的课堂笔记,字迹工整、逻辑清晰,手写的字体就像是印刷体。与朱光亚的儿子朱明远沟通时,他提到曾经有位父亲的数学老师说:连标点符号都找不着错。朱光亚原秘书曾回忆,将战略层次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家的严谨缜密结合起来,是朱先生特有的工作风格。在他的语言里从来没有大概’‘可能这样模糊不清的字眼,不清楚的事情宁可不说。从朱光亚的字迹(见图4)也可以看出他严谨细致、追求真理的学者之风。每一位科学家的成功背后不仅仅有自己长期的坚持和投入,更有自己的笔记作证,这些物证能够给青年一代树立一个崇高的形象。所以在选择展品时需考虑通过这个展品将传递给观众何种信息,以及其背后有何种隐秘的信息待观者去琢磨思考,比如科学文化与人文情感的传达,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回味。

4 朱光亚起草的《原子核物理导论》讲义手稿

5.重点区域专题设计

在整体布局框架下,通过设置重点区域来丰富展览走线及展示内容,使其成为观展流线的核心与焦点。本次展览根据选择出的展品进行组合,还原了一处朱光亚生前办公场景(见图5)。场景具体设计中,办公场景后方背景是我国几代重要领导人接见朱光亚的照片,并配以国家领导人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论述,以情景化、专题化的艺术表达方式迅速拉近这位科学家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5 朱光亚办公场景复原拍摄图

观众参观展览期间,会注意到这样的一位科学家曾使用过的办公桌,曾穿着的军装竟然如此朴素,也是对当下青少年一次深刻的教育。办公桌上,摆放了朱光亚生前使用过的台灯、电话、毛笔、砚台等。朱光亚生前为人非常低调,不愿接受媒体采访,因此之前可公开的信息非常少,这次的办公主题场景中,所有展品均是第一次面向观众展出,开展后观众纷纷在此合影留念。

(三)观众体验

在观众体验层面,展览需要与每一位观众在观展过程中形成互动,这就要求梳理展览动线要做到松紧有度、张弛兼备地把控节奏,如乐章般抑扬顿挫,这样观众才不会觉得枯燥;更需要下意识地从心智流概念着手,构建适合观众的深层体验空间。在展览时间轴推进的个别节点下,穿插融入局部专题,辅助主旨表达,从而达到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与朱光亚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相得益彰。创作展览与体验展览的匹配融合,是衡量展览信息传递成功与否的关键。但是,它们并不可能是两条完全重合的路线,所以在展览创作过程中需要始终回望目标与初心。

四、持续宣传,放大效应

展览一经推出,各地方强烈要求将展览以巡展方式到该地展出,但展览作为科普传播媒介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并不像科普书籍一样,体量较小不易受物理空间的限制。为了让更多观众参与到活动中来,持续放大展览的社会效应,扩展以科技馆为核心的宣传平台,按照朱光亚生平轨迹,展览在全国进行为期两年的巡展,分别在武汉市、重庆市、成都市、绵阳市、长春市、上海市的科技馆进行展出,其中武汉市、重庆市是朱光亚出生和求学的地点,成都市、绵阳市、长春市分别是朱光亚参加工作的主要地点,累计服务观众170万人次。巡展进行中也邀请到巡展各城市主流媒体对展览进行持续跟踪与报道,运用网络平台在活动进行中配合,形成叠加效应,实现一次活动、多次放大。每站巡展活动结束后也要做好本次巡展地点与朱光亚生平关系的宣传工作,比如活动中的重点、亮点的回放,配合一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教育活动等,以妥善安排好各渠道推广,推动巡展活动的有效性、长时间持续。

五、结语

本文以光辉典范永耀苍穹——朱光亚生平事迹展展览为例,从科普创作的角度对弘扬科学家精神展览的目标、主题、脉络与创作过程等逐一分析总结,并探索出以下经验。

一是深耕展览内容创作。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人物主题展览需要突出人文情怀,使内容形成震撼人心的力量。节选的内容与深入挖掘的故事既要凸显既定目标与主题,又要让观众易于理解,产生共情、共振,引发观众去反思并启迪心智。

二是创新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把展览概念抽象为一个视觉化的设计符号,使设计语言充分贯穿到展览的每处细节,表现出展览的视觉特征,从而达到最佳的视觉记忆,让内容和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

三是优化展览创作过程。创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期需要重视对展览所需素材的积累,后期需要针对素材进行优化与取舍。根据既定的展览创作框架,突出重点并精炼内容,达到最终的展览目标。

新时代,展览作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一种宣传和教育创作手段,需要由内而外、由深及浅、由抽象到具体地传播到观众中去;需要不断创新形式,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改进,逐步实现有效良好传播。文章选摘自《科普创作评论》2022年第4作者系侯林,中国科学技术馆展览设计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展览展品策划研发、艺术设计。


 
上一篇: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展的策划与创作——以朱光亚生平事迹展为例(上)
下一篇:刘易斯·托马斯科学写作奖及其启示(上)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