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传播研究
传播研究    
科学修辞视角下假科学消息的话语策略研究(上)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郑世高、范吉宏     发表时间:2023-04-10     阅读次数:    


[摘要]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虚假科学信息传播速度快、危害大的现象引发学者关注。本文借鉴科学话语的再语境化策略研究成果,探究了美国反疫苗接种运动的话语修辞策略,完善了科学话语传播的话语策略分析框架,并对如何减少虚假科学信息传播提出了建议。

1 虚假科学消息的修辞策略

虚假科学消息围绕科学知识的内容、科学思维的方法和科学成果的意义与科学话语展开竞争。作为科学的对立面,虚假科学消息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撑,因此虚假消息的制造者为了达到说服的效果,更倾向于使用多元修辞策略,以掩盖其虚假性。

本文主要研究故意虚假消息和恶意虚假消息的话语修辞策略。故意虚假消息指的是通过捏造或有意操控科学消息,故意编造阴谋论或传播科学谣言。恶意虚假消息是指为了个人或者企业私利,故意传播有损公众利益的虚假科学信息,例如故意篡改消息的时间、地点和语境等。两者的信息都为虚假,但恶意虚假消息的传播者将虚假消息作为获利手段,因此具有更强的社会危害性。以深陷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美国为例,在是否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的问题上就在公共话语场域表现出科学信息与虚假科学信息的话语竞争。

本研究选取新冠肺炎疫情下美国最大的公共广播电台——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中关于注射新冠肺炎疫苗的消息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关于疫苗接种方案、疫苗副作用等问题讨论中虚假科学消息的话语修辞策略。

2 虚假科学消息的话语策略分析

2.1 界定策略

在虚假科学消息的传播中,作者会尽量避免明确界定相关内容,转而对现有科学问题、科学定义和科学方案展开质疑、否定,或是避重就轻,转移公众注意力。

2.1.1 误称(misnomer

误称是指将本无科学依据的事物冠以科学的称谓,增强可信度和说服力。科学话语中的概念是以科学研究作为支撑的,而虚假科学消息往往缺乏必要的证据,因此会在修辞上对已有科学概念进行修改、重组或者借用,利用形式上的相似掩盖没有科学依据或未经科学证明的内容。

例如,在疫苗接种的历史上,不少公众对接种疫苗怀有恐惧,于是有医生建议延长接种间隔时间,并提出要改革现有接种时间表。但是,他提出的时间表根本没有经过任何医学部门的检验,也没有研究表明它是安全或有效的。事实上,他是在推广一种未经测试的方案,给不明真相的人们一种错误的安全感,如果该方案得以实行会增加全社会的接种风险。

此例中,现有接种时间表是经过科学验证的接种时间安排,而替代方案在形式上似乎是一个跟已有接种时间表一样具有科学性的方案,而且能够呼应公众对既有接种安全性的担忧。但本质上,这是误用科学之名,是缺乏论证环节的伪科学。此类话语若流行,势必增加社会治理难度,并推高公众健康风险。

2.1.2 夸张描述

为了获得公众关注,虚假科学消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段描述相关内容,或危言耸听制造恐慌,或通过歪曲事实,误导公众认知。

根据功能语法的分类,描述分为对性状、特征的描述和对类别、归属的描述。如对新冠肺炎疫苗副作用的夸张甚至扭曲的描述,导致很多疫苗接种者对疫苗效用产生了怀疑。由于个体身体条件不同,有些疫苗接种者身体没有明显反应,因此开始怀疑接种是否有效。

夸张描述的结果是修辞的说服效果,这导致一些公众接受了其中隐含的归类描述。而事实是,没有症状或者反应症状不明显并不意味着疫苗没有起到保护效果,这只是由于个体免疫系统的差异造成的。

2.2 示例策略

示例策略是一个交际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说话者通过引用特定事物作为例子说明确实存在的一般知识(概念或原则)。在大数据环境下,示例选择范围更广,这给示例策略创造了更大的空间。虚假科学消息的示例策略主要表现为突出个案、挪用数据,以及使用未证实或已证伪的论据。

2.2.1 突出个案

人们对于自身经验和社会经验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故事和讲述。故事叙事具有强大的以言取效的力量。精心编排的故事可以说服、恫吓、启发、取悦他人,也可以让他人做原本不会做的事。

对于流行病学家来说,疫苗产生副作用的少量案例并不能证明疫苗不安全。要确定这些事件与疫苗之间的因果关系还需要做很多验证工作。但是即便只有一个案例,利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悲剧故事也足以让公众对疫苗的安全性产生怀疑。

在公众充满疑虑的语境下,疫苗致死率高” “疫苗引发自闭症” “疫苗导致不育等虚假消息获得了传播的空间。心怀叵测的人便抓住机会兜售恐惧并从中获利。

2.2.2 挪用数据(appropriation

在信息时代,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最好的数据是最多的数据,因此大数据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但是,大数据也会被挪用来证明相互对立的观点。

例如,美国统计疫苗副作用事件的最大数据库——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VAERS)。传播虚假科学消息的反疫苗接种人士挪用这些数据报告,并将这些负面事件归因于接种疫苗,声称接种新冠疫苗是危险的。结果,VAERS的数据在各种各样的反疫苗接种社交媒体上快速传播。甚至到了每一个错误和不实信息都伴随着一些VAERS数据的程度。而对流行病学家来说,这个数据库仅仅是研究疫苗副作用的一个起点,远不能证明这些健康事件与接种疫苗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些公开数据库,成了支持虚假科学消息的有力证据。

由此可见,数据和结论之间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同样的数据可以用来证明不同的结论,对于数据的选择和解释,与使用者的立场和价值观密切相关。

2.2.3 使用未证实或已证伪的论据

科学涉及专门研究领域,公众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素质水平才能甄别真假科学信息。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很多时候,普通公众尚不具有此类知识和能力。

例如,科学早已证明儿童接种疫苗与自闭症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但在反疫苗接种的群体中依然将其当作证据使用。其中一些反疫苗接种人士拥有与健康服务相关的公司。他们一方面售卖不同于医院的替代疗法或者产品,另一方面对疫苗潜在的危险进行虚假宣传。据调查,不想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的美国人大约占总人口的20%,这些人成了他们的潜在客户。这些虚假科学消息构成了恶意虚假消息,是因为他们为获得个人利益牺牲了公众利益。

2.3 隐喻策略

科学与隐喻形影相随,凡是有新发明、新发现的地方,就会在语言中找到隐喻的存在。隐喻是链接科学话语与公众话语的重要手段,因为隐喻可以用熟悉的事物引导公众对于抽象或陌生事物的理解。

2.3.1隐喻(metaphor

隐喻又叫暗喻。隐喻不同于明喻,隐喻把本体(tenor)和喻体(vehicle)说成是一致的,而明喻把本体和喻体说成是相似的。

在美国,反疫苗接种人士经常使用的隐喻就是“Vaccine is Evil”(疫苗是恶魔)“Forced Vaccination is Totalism”(强制接种是极权主义)“Vaccination is Racism”(疫苗接种是种族主义)。对接受这些观点的人来说,疫苗接种与否已经与科学无关,主要取决于公众选择什么立场。结果,接种疫苗作为全世界公认的能有效对抗新冠肺炎的措施,在美国却成为公众辩论的焦点。反对接种疫苗的人认为接种是政府掩盖极权控制的借口。接种新冠肺炎疫苗作一种医学手段,已经在政治化修辞中演变成一种社会和种族问题,使得关于新冠肺炎疫苗的虚假科学消息在网络媒体中蔓延。最后导致公众缺乏主动接种疫苗的意愿,为此美国政府不得不在一些州采取派遣医务人员上门督促的方式提高疫苗接种率。

在美国社会极度分裂的情况下,针对疫苗接种问题的讨论充满此类对抗隐喻,认为拒绝疫苗接种是反抗强权争取个人自由权利的斗争。在对抗隐喻塑造的认知中,美国民众表现出明显的反智主义倾向。

2.3.2类比

类比就是类似事物间属性的迁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类比推理按照相似性程度可分为同域和异域。例如,新冠病毒流感就是同域类比推理。而在美国反疫苗接种运动中,经常将接种疫苗与黑人权利进行类比,这是一种跨域类比。

类比推理降低了新冠病毒的特殊性和危险性,暗示公众无须采取特殊应对措施。而现实数据显示,随着应对新冠病毒措施的出台,英国流感患者的数量有明显下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为了减少流感患病人数,卫生部门要借鉴应对新冠病毒的一些做法,提高公众健康水平,而不是出于经济目的考量,通过简单类比新冠病毒和流感,导致应对新冠疫情的措施无法有效实施。

2.4 具体化策略

具体化实现手段包括对抽象知识的模拟和符号化。信息可视化和名人效应具有符号性表征功能,是反疫苗群体常用的话语策略。

2.4.1 信息可视化(visualization

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图和可视化成为普通人应对大数据挑战的选择。信息图是指为某一数据定制的图形图像,是数据可视化的一种。信息图背后是模型和算法,但它们并不是价值中立的。可以说,信息图等可视化数据是一种对数据的架构,在科学的外表下隐藏着制作者的主观选择和价值倾向。

例如,公众在社交媒体上面看到一张数据生成的信息图,告诉人们新冠肺炎疫苗可致不育。这个信息图看起来是没有问题的,就像经常看到的其他信息图一样。但是这些说法却来自一个反疫苗接种的博客而不是权威的渠道。读者只能看到一个结论,但无法追溯到它的来源。至于数据规模和数据收集方法,普通读者更是无从知晓。

即便数据来源具有权威性,但由于信息图的呈现方式和数据类别不同,读者得到的结论也会大相径庭。例如多年来,对学校常规免疫的研究表明,疫苗是安全的。但是,如果统计那些接种前后遭遇过健康问题的家庭案例,信息图显示的痛心故事可能会令很多人不敢再接种疫苗。

信息可视化让海量数据或者抽象科学问题变得生动具体,在减轻人们分析工作的同时,也暗含了操控科学消息的可能。文章内容来源于中国科普研究所 ,作者系郑世高范吉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



 
上一篇: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科普意愿:环境、资源、成本与满足感(下)
下一篇:科学修辞视角下假科学消息的话语策略研究(下)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