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创作研究
创作研究    
“有才者有位、有为者有位”——首批科普工作者职称评审满意度分析与启示(下)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史珍珍、王欣、毛雅欣等     发表时间:2023-04-11     阅读次数:    


3.2 职称评审工作的满意度分析

代表作评审得到参评者认可。本次职称评审改变唯论文的审查方式,提出代表作评审方式。参评者对于代表作答辩方式的态度显示,69.9%的人表示非常满意,27.18%的人表示比较满意,0.97%的人持中立态度,1.94%的人表示不太满意。显而易见,代表作作为一个重要的评审条件得到大多数参评者的认可,认为比唯论文的评价条件更能代表科普工作特征。

参评者认为评价标准、专家评委会影响较大。按照职称评审的申报及答辩流程,影响职称评审质量的因素可分为六类:评审标准、专家评委会、评审方式、日常工作部门、评审程序、申报人。为了解参评者对这六类因素影响职称评审的观点,本研究设置了多选题。可见,过半数的参评者认为影响职称评审的因素有评审标准、专家评委会、评审方式。这三类因素都是与职称评审的条件和方法高度相关的。参评者认为日常工作部门、评审程序和申报人个体因素对职称评审的影响相对较小。

参评者对评审工作和流程满意度较高。按照此次科普职称评审工作所涉及的内容,本研究从评审标准、评审流程、评审服务三个方面分析参评者的满意度。首先,把这三个方面细化为以下维度:评审标准、评委提问、申报过程、宣传工作、组织工作、服务态度、整体工作、公平公正感。进而,请参评者按照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级量表,对上述维度打分。

首先,根据各维度在非常满意的比例进行横向比较。其一,参评者对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最高,对组织工作”“整体工作”“申报过程的满意度都达到77.7%。因此,从上述四个维度来看,虽然这是首次组织和开展科普工作者职称评审工作,但申报、组织以及整体工作都给参评者留下较好的体验感,得到参评者的认可。其二,分别有69.9%68.9%的参评者对评审标准”“宣传工作感到非常满意。虽然从绝对值上看,参评者对这两个维度的评价达到及格,但相对于申报、组织等工作,参评者对这两个维度的满意度还是较低。与之类似,参评者对评委提问”“公平公正感的满意度最低,分别仅有64.1%62.1的参评者对这两个维度非常满意

其次,根据各维度在一般的比例进行横向比较,有10.7%的参评者对评委提问的满意度一般6.8%的参评者对宣传工作的满意度一般。因此,参评者对这两个维度的满意情况还是有待提高的。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有1.9%的参评者对评审标准感觉比较不满意。由于评审标准直接关乎职称评审的结果,因此,对这个维度的满意情况值得关注。

4 现存问题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结果,本文认为此次科普职称评审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虽解决了“体制外”科普机构职称评审问题,但来自“体制外”的参评者占比很低

此次职称评审为体制外科普工作者的职称认定与晋升提供了机会,也极大地提高了这些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然而,相对于国企、事业单位这些体制内单位,来自体制外经济组织和自由职业的科普工作者合计占比仅为12.62%,远低于体制内单位的80.59%。虽然目前科技馆等主要的科普场所多是体制内单位,但随着信息化时代人们碎片化学习的发展趋势,以及在我国9.34亿短视频用户、90.5%网民短视频使用率的背景下,科普类短视频很有可能受公众青睐。而这些科普短视频或相关科普类节目,有一部分甚至主要出自新兴互联网公司或自媒体等自由职业的科普工作者。因此,如何通过职称晋升对这些科普工作者进行激励,是值得关注的。

4.2 宣传工作不十分到位,宣传渠道较传统,不完全符合当今信息获取的习惯

从满意度分析来看,68.9%的参评者对宣传工作感到非常满意6.8%的参评者满意度一般,可见,相对而言,职称评审的宣传工作并不十分到位。通过访谈得知,参评者获得此次职称评审信息的渠道有官方网站、微信朋友圈、朋友或同事的告知、单位统一通知、报纸、电视及其他7种方式,可以说宣传的渠道比较丰富,参评者反映前4种是大家采用较多的信息获取渠道。但也不难发现,如今拥有9.34亿用户的短视频并未被采用。正如访谈中部分参评者所指出的,现在人们首先通过官方网站获取信息的比例不高,尤其是年轻人,一般都是在其他媒体看到相关信息,再打开官方网站了解具体内容。从这个意义上看,宣传渠道与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路径还存在偏差。

4.3 评审标准是关键因素,但参评者对此及“公平公正感”的满意度并不十分理想

在参评者对影响职称评审质量六因素的排序中,有近八成(78.6%)的参评者认为评审标准是首要影响因素。从锦标赛理论和多元评价理论来看,评审标准的设计科学、合理和可行至关重要。然而,参评者对评审标准的满意度评价较为分散:69.9%的参评者认为非常满意27.2%的参评者认为比较满意1.0%的参评者认为一般,且有1.9%的参评者认为比较不满意。与此同时,应当看到参评者对公平公正感的满意度也不十分理想:选择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的参评者比例分别为62.1%35.9%1.9%。访谈结果也反映出类似问题,比如此次职称评审引入了加分项,旨在为有突出贡献的参评者增加分数。然而,对参评者的访谈资料显示,他们对于评审标准并不十分清楚,对于加分的认定也不甚了解,不利于参评者提供相应的支撑材料。

4.4 代表作评审得到参评者认可,但相关评审方式未做详细规定,不利于参评者把握

此次职称评审将代表作作为评审条件与破格条件,彻底打破了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的桎梏,不再将论文作为评审唯一条件,视频、科普方案等代表作纳入评审条件,让很多工作在科普一线的人员都能有的放矢。同时,调查数据显示,过半(55.3%)的参评者认为评审方式是影响职称评审质量的重要因素。《试行办法》给出的评审程序中,评议组评议环节要求专业评议组根据申报人员的工作和专业情况进行答辩,并按照分类评价标准进行定量和定性分类评价。可以看出,关于评审方式的具体操作,文件并未进行详细阐述和解释,对于科普工作者申报过程中准确把握评审工作可能存在一定障碍。正如有的参评者在访谈中提到的,对整个职称评审的方式不是很了解,提交代表作之后,如何准备答辩有点不知所措

4.5 专家评委会对评审有重要影响,但专家提问内容和方式尚有改进空间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近八成(75.7%)参评者认为专家评委会对职称评审影响较大。按照《试行办法》的规定,专家评委会的职责是依据职称分类评价标准对申报人员的知识水平、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等进行考核评议。可以说,专家评委会在职称评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参评者对评委提问的满意度来看,只有64.1%的参评者非常满意,这表明专家评委的提问存在改进空间。另外,访谈中有的参评者提出,部分评委提出的问题与代表作相关度不高、开放性不够,不利于参评人作答。因此,综合来看,评委的提问方式和内容均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5 改进科普人员职称评价的政策建议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的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以期为各地陆续推行的科普人员职称评价制度、评审工作提供参考。

5.1 加大宣传,让更多的科普工作者参与职称评价,保证参评主体多元化

为改进参评主体多元化,建议加大宣传。首先,传递职称评审的激励性。职称评审是很好的激励方式,设计有效的评审标准直接引导着行业高精尖人才的努力方向。比如,评审科学传播研究、科学传播内容制作、科学推广普及三个方向的代表作时,为国家级奖励、突出贡献、重大项目等设置不同的加分档,更能激励科普工作者向更高层次的奖项努力。其次,加强职称评审方面人才工作的理念宣传,让更多科普工作者感受到当地的爱才之心,从此做科普不再是不务正业。最后,更新宣传方式、扩大范围。比如将科协官方网站相关栏目信息同步到地区人才考试网,尝试采用短视频等当下流行的媒介进行宣传。同时,扩大宣传的受众群体,不仅吸引体制内的科普工作者,也将更多的体制外科普工作者纳入其中。

5.2 评审标准更加贴近科普工作实际且体现差异,确保指标的客观化和适度透明化

此次科普人员职称评审条件打破了唯论文的桎梏,将代表作作为重要的评审条件,因此代表作数量和质量的认定至关重要。在资料审核、专家评审过程中,代表作的评审标准设计应当更加贴近科普工作实际。另外,本次职称评审的指标体系涵盖了参评人员的职业道德、能力素质、业绩水平以及实际贡献。为提高指标的客观性,建议对能力素质、业绩水平及实际贡献提出具有客观评判标准的支撑材料,以保证不同组别的专家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其次,以绩效能力为导向,降低现场答辩评委评分所占比例,提高代表作等业绩指标占比。最后,将原有的加分原则明确,具体加分细则需列出,如对本行业有特殊贡献可加分,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可加分,工作年限也可按照长短设置不同的加分项。同时,除了公布评审条件等信息,建议将评审标准适度公开,比如《试行办法》指出,按照科学传播研究、科学传播内容制作以及科学推广普及三类进行分类评价,建议出台相关解释,或者在年度职称评审通知文件中,适当公开评分和打分标准,为参评者准备材料、认真备考指明方向。

5.3 依据评审指标,细化评审方式,体现评价方法多元化

为改进评审方法多元化,建议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即职业道德、能力素质、业绩水平以及实际贡献,设计更具针对性的评审方式。第一,关于职业道德表现的评价可以用组织考核、个人述职以及民意测评的方式来评判。第二,对于个人能力素质的评价,建议由参评者进行限定字数的能力素质自述,其内容要涵盖个人理论水平;对本领域发展趋势有充分的认识和跟踪能力;有能力针对本领域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团队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辅助指导他人提高业务的能力;历史认识、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等等。第三,对于业绩水平的认定,可以围绕参评者主持或参与的项目及其完成情况、获奖情况、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出版的学术专著及其影响力、专利及成果转化情况、获得工作奖励和业内认可等维度进行。

5.4 代表作答辩环节全方位优化,实现增进了解和科学评分目的

由于代表作答辩对了解参评者、专家打分都有直接影响,同时也为了降低评委提问不恰当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从答辩开场、时间设定、出题机制、资料提交四个方面对答辩环节进行优化。首先,在答辩开场增设个人风采展示,让参评人有机会进行自我介绍及成果展示,使专家进一步了解参评者,以便更好地沟通交流。其次,适当延长答辩时间。此次职称评审答辩时间为30分钟,建议延长至4050分钟,使得交谈的广度与深度都有所改进,给参评者充分展示的机会,也方便专家做出判断。再次,完善出题机制。在提交申报材料时,提前让申报人准备较为完善的代表作资料,专家可以根据这些材料进行问题设置。同时,对这些材料的格式进行要求,以便查看。最后,在评审工作开展之前,适当对专家进行培训和提示,避免专家的问题设置与参评者科普工作的匹配度不高而对参评者造成心理负担,最终影响参评者发挥。文章选摘自《科普研究》,作者系史珍珍,王欣,毛雅欣等,史珍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力市场理论与政策。


 
上一篇:“有才者有位、有为者有位”——首批科普工作者职称评审满意度分析与启示(上)
下一篇:科普创作之我见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