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做一名优秀的科普图书编辑,要像导演一样,拥有综合、协调和制衡的能力;要把握用户需求,把用户的痛点转化成服务,给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要洞悉市场销售情况,延长图书生命周期,努力做到“畅销加长销”。
图书出版这个职业要求编辑接触不同的作者、涉猎不同的选题、深入不同的领域,只有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掌握得当的工作方法,才能有新的构思、新的发现,从而产生新的策划方案。(编者语: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在互联网时代,图书编辑应着力开展创新思维,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职业素养,包括政治素养、文化素养等。)2011年,我开始涉足科普图书出版领域。几年来,我策划和担任责任编辑的图书有幸获得了第二、第三、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文津图书奖,文津图书提名奖,“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以及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本人也相继受到京内外数家出版社的信任,应邀担任顾问。下面,我通过回顾《海洋生物大观园》丛书的创作经历,谈谈我对科普图书策划的点滴心得。
科普图书的创作过程,集合了科学知识、语言表达、市场需求、美学等础、图片布局、营销推广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无不体现着作者和编辑的融合与配合。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是创作的丰体,而编辑则是创作的支点。只有做好科普图书的策划,才能为科学传播做好支撑工作。(编者语:在科普图书创作过程中,作者和编辑各有分工,科学知识和语言表达主要由作者完成,市场需求、美学基础、图片布局、营销推广主要由编辑把握,最终的图书则要达到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海洋生物大观园》丛书共有7个分册,是我对图文型科普图书寻求突破的一次尝试。2012年,为了普及海洋知识,激发青少年热爱科学、献身海洋研究,我计划出版一套关于海洋的科普图书。曾有教育学家说过,“每个孩子都有探索的本能”,地球之所以瑰丽,是因为它拥有浩瀚的海洋;海洋之所以神秘,是因为它有纷繁多姿的生物世界。根据图书对青少年读者的定位,我设计了“漫游海洋馆”和“绕着大海去旅行”两个系列的图书选题。
“漫游海洋馆”系列需要设计一个主要人物,通过他(她或它)在海洋馆的游览活动,编写一些小故事,串起一个个的知识点,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较为系统地认识到海洋生物。要求语言生动有趣,有情节,有故事,并且图文并茂,小知识、小提示灵活穿插。根据海洋馆的布局和分类特点,我甚至拟好了相关的分册名称,如:会移动的石头(贝类馆)、鸟儿也会游泳(海鸟馆)、身披盔甲的武士(虾蟹馆)、漂亮的杀手(珊瑚馆)、形影不离的朋友(共生动植物馆)等。
而“绕着大海去旅行”系列的重点是讲述海洋地质、海洋地貌、海洋大气等知识,通过主人公在五大洋的旅行,使读者加深对地球结构特别是海洋地理的认识。当然,其中少不了大陆架、海岸线、海底火山、海啸、潮汐等名词和现象,以及世界知名海峡、内陆海、大运河、冰山等知识的介绍。相比之下,动物的形态和习性描述不是重点。
为了使图书定位更科学、更合理,我对图书市场做了充分调研,包括研究已有品种,咨询海洋学专家,对话小读者。(编者语:《海洋生物大观园》是一套面向青少年的科普图书。作为编辑,应当在出版前了解行情,看看已有图书情况,寻找出版“空白点”,同时,与专家和青少年读者充分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专家特长,满足读者需求。)经过调研,我得出海洋生态系统比陆地上的任何生态系统都要复杂得多的认知。海洋错综复杂的食物网养育了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斑斓而有趣,充满惊喜、刺激、新奇和感动,是海洋最吸引青少年读者的话题,如果从海洋生物入手,图书应该更能被青少年读者接受。因此,我把策划方向锁定在第一个选题上——通过介绍海洋生物,构筑这套科普图书的框架。
“学林探路贵涉远,无人迹处偶奇观”。我国图书市场每年动销品种数有150万种左右,而前1%的畅销书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市场码洋,由此可见,策划是关键。在长期的策划、编辑和出版工作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三点策划心得,那就是当导演、寻痛点和求增量,并且把这三个理念用在了《海洋生物大观园》的策划中。(编者语:编辑要像“导演”一样,投身于图书策划及制作当中,寻找用户想要但又未能满足的需求,突出图书精华及精彩看点,促进读者及市场认可。)
一、当导演
所谓当导演,就是以导演的身份投身于图书策划和制作中去。
导演是制作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通过剧本、演员、摄影、灯光、音乐等表达自己思想的人。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一定是讲了一个好故事;同样,一部优秀的科普作品,不仅要具备无可挑剔的科学性,还要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甚至要有让人流连忘返的艺术性,因此,编辑一定是善于综合、长于协调的人,把自己当成一部电影的导演来工作。(编者语:科普图书编辑如同电影导演一样,需要发挥统筹规划及组织协调作用,从而让图书出版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也就是说,编辑是科普图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他/她们要通过图书实现自己对科学的认识和理念的表达,所起的作用实际上和导演一样,需要把控全局,要有综合、协调和制衡的能力。
可以对比设想一下,如果把书稿比作剧本,那么出版社就类似于制片人,作者类似于演员,排版、印制、校对等工种则好比是布景、灯光、摄影、剪辑等,他们都离不开导演的精心安排和布置。
这套丛书共7个分册,每个分册都有一名作者。但由于7位作者工作单位不同,工作侧重点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写作风格不同,所以书稿难免体例混乱,文风差别大,成稿质量也参差不齐,不具备套书的基本条件,按出版要求根本没办法出版。这时,编辑就要像导演一样从修改剧本入手,把你对科普作品的理解、对市场的认知情况、对作品的意见等呈现给作者,通过开研讨会,写样章,统一思想,努力寻求最好的写作方案。
经商定,由时任北京海洋蓝魔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原《海洋世界》杂志社主编屠强担任这套丛书的“领衔主演”,他经验丰富、责任心强,负责统稿和协调其他作者。我每周都和屠强进行沟通,大到书稿架构,小到文案写作风格和插图的选取,达成一致的修改意见,然后由屠强来督促其他作者;我们还组建了编委会,交稿前由编委会统一把关。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非常显著有效。
二、寻痛点
痛点和需求是相互依存的,痛点的本质是用户迫切的需求无法满足的时候而产生的需求。把握用户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把用户的痛点转化成服务,给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商业营销十分关注痛点,痛点是否找得准,关乎产品是否适销对路。“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喝红牛有力气”“海飞丝专治头皮屑”等广告,就是抓住了用户的痛点而展开销售攻势,从而深入人心。
策划科普图书目的就是要让公众理解科学,促进读者对科学的认知,市场反响强烈的书才能受到更多的读者关注。所以做图书,也要抓热点,找痛点。(编者语:热点和痛点,都是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关注点。热点,常常反映当下读者的阅读兴趣;痛点,体现的是读者亟需满足的阅读需求。一个好编辑,应想办法将二者结合起来。)在这套丛书中,读者除了要了解海洋生物的习性,更重要的还要“观其形”,保证书中具备富有冲击力的高质量图片,是读者的痛点。为了有别于同类型的科普图书,我在体例结构、内容编排和版面布局上,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全套丛书150个海洋生物的有趣介绍,打破了固有的分类方法,按最引人注目和最有意思的特征,如拟态、毒性、体态大小、凶猛程度、进化特征等来分类,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7个分册各自介绍一个主题,每个主题有20个左右的海洋生物,每一种生物都配有酷炫的彩色高清图片作为主图,当然还有像素没那么高的辅图和细节图,有些还增加了跨页大图,总计1000多幅活色生香的图片,共同组成令人眼花缭乱的纸上“海洋生物馆”。
图书上市后以图片夺人眼目和编排方式新奇而备受关注,当年入选科技部50种“公众喜爱的科普图书”,次年又获第三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金奖,销量突破10万册。
三、求增量
计算机行业有个术语叫增量开发,意思就是说软件开发后发布时分期分批,每次都多发布一点点,保证软件功能和数量渐增的发布。其实,科学传播的过程也可以是一个这样的过程。
《海洋生物大观园》丛书过硬的内容品质以及获奖效应,使得图书上市销售两年后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品动销率有所降低,这说明市场对这套书的认可已经进入下行通道。“畅销加长销”是我们每个出版人都努力追求的目标。(编者语:业内人士认为,一本畅销书的生命周期一般为1—2年,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出版人应做好维护和更新,让图书由“畅销”走向“长销”。)为了延长图书的生命周期,加深读者对海洋生物珍、奇、特、美的欣赏和领略,我再次提出重新整理集合原书的策划方案。
重新加工整理即是一个求增量的过程,不少出版社也在运用这个法则出版修订版图书。我抽取其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增加新的内容,补充新的看点,修改原书开本,改成更具国际化规格的165×235(小16开)大小,以《千奇百怪的海洋世界(生存篇)》和《千奇百怪的海洋世界(奇迹篇)》两个分册姊妹篇的形式出版,赋予了原书新的生命。
除此之外,我还采用更高品质的进口纸张和工艺,如字体烫金、图片磨砂,调整图书定价。通过新封面发酵获奖效应,注明“2014年第三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金奖”,使图书整体看起来更有设计感。自2017年1月改版以来,这两本书已累积印刷6次,总印数超过17000册,经济效益显著。
层层递进、增量开发的策划思路,由一个引出多个,不断延伸,为我们不断优化选题创造了条件。【文章选自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编的《科普创作与编辑——第三届获奖作品佳作评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张志敏、陈玲)】
编者:邹贞
作者简介
毕颖:人民邮电出版社编审,高级编辑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