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夏酿酒葡萄产业的短板
1、生态脆弱是葡萄种植业突出的短板
目前,贺东地区葡萄越冬必须埋土防寒,一埋一出占据了全年管理费用的1/4~1/3,增加管理成本。种植基地土壤瘠薄、碱性高、肥力差。一年冬春两次翻动土地,破坏植被,引发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触犯了环保红线。
2、气候变暖已经明显影响了葡萄酒的质量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贺兰山东麓产区酿酒葡萄的糖含量增加、酸含量降低的趋势非常明显,已接近酿酒需要最低含酸量的临界值。贺东气候区已由原来的凉爽区变成温热区,这对于中晚熟品种(如‘蛇龙珠’)来说,其热量条件已超过它们需求的上限,超高的含糖量和较低的含酸量同时带来葡萄酒的质量问题。
3、晚霜冻害风险加大
晚霜冻害已成为大部分北方地区仅次于干旱的重大气象灾害。由于气候变暖,果树物候期提前,遭受晚霜冻害的风险在加大。近年宁夏因晚霜而减产的年份高达40%以上,生态系统退化加剧了环境的脆弱性,霜冻为害频繁,导致成灾频率剧增,灾情扩大。
4、葡萄病虫害种类增多,致灾规律在变化
葡萄规模化、单品种种植,加之气候变化,导致病虫害种类演变和致灾规律变化,防控难度也越大。现阶段在宁夏是否推行大规模嫁接苗栽培仍然看法不一。但葡萄根瘤蚜预防必须警钟常鸣。引种是传播根瘤蚜最直接最危险的途径。
5、酒庄建设好大求洋,投资回报预期不明,陷入经营困境
百座以上小酒庄目前经营困难者占多数。投资回报预期估计不足是关键。专家评价标准与市场认可不同步,出现得奖品牌有价无市。
在国际原酒市场对国内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降低了企业利润,打击了种植业,减少了果农的收入,引发了酿酒葡萄园砍伐,出现了老藤葡萄园非常稀少的局面。
二、推动宁夏酿酒葡萄种植业再发力的建议
1、强化政府引导与政策扶持,做实酿酒葡萄种植业规划和布局
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对建园和树体管理给予资助缓解当前种植业困境。酿酒葡萄基地与酒庄必须一体化发展。种植、酿造与销售必须协调发展,酿造与销售反哺种植业,才能从源头上保证合格的原料产出。
种植业应尽快以土地流转的方式与酿酒企业有机结合,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化生产模式,对分散种植的葡萄园机械化切入,推动规模化经营,提高葡萄园整体水平。酿酒葡萄种植业必须建立在适产、优质、低成本的基础上,达到树体健壮和长寿。
2、加快开展酿酒葡萄品种区域化研究
优化品种布局,增加个性化品种。将银川、永宁温热区的中晚熟品种向红寺堡等中温产区转移,增加成热期较晚和个性化品种如‘马瑟兰’‘小味尔多’‘小芒森’‘紫大夫’等品种。通过栽培技术措施的改变,如适当增加挂果量,增加叶幕量,提高结果部位,改变栽植行向等措施,适度降低成熟葡萄的含糖量,维护和提高葡萄浆果的含酸量。
3、贯彻轻简化栽培技术,努力降低生产成本
标准化建园是现代化、优质化生产的基础,通过建园技术提高葡萄的抗逆性。在宁夏,优质而低产没有出路,酿酒葡萄栽培必须走合理密植、降株产、稳亩产之路。单位面积产量要依据酒种决定,而不是一味要求控产, 如做佐餐酒、起泡酒和蒸馏酒的原料没有必要控制产量。全面推广节水新技术,降低灌水成本,增加收入。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主要病虫害种类有36种,其中病害16种,虫害20种,在干旱沙荒地带葡萄霜霉病、白粉病及灰霉病是危害最严重的三种真菌病害,必须采用农业防治(如提高架面,留出通风道口,树体充分通风透光)、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综合手段,才能达到防治效果。
4、应用“保护仓”技术,开创葡萄越冬防寒、防霜新途径
保护仓造价便宜,质轻保温,易于覆盖和回收,省工快捷。
经5年实验观察,“保护仓”的应用提高了葡萄枝芽越冬保存率,防霜效率达到100%。此项技术实现了葡萄行间种草或自然生草的生态栽培新模式,是目前唯一能在生产中成功应用的预防葡萄晚霜冻害的方法。这对于生态相对脆弱,属于国家层面防风防沙生态屏障的贺兰山东麓地区尤为重要,实现了酿酒葡萄种植与生态保护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