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面临挑战和困难
(一)生态环境脆弱和生态退化严重的“内外”压力。
宁夏居我国北方防沙带、黄土高原川滇生态修复带和丝绸之路生态防护带“三个重要生态带”交汇点,生态功能极为重要,同时,全区东、西、北三面分别被毛乌素、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包围,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
据研究测算,2000-2016年,宁夏全区人均生态足迹由1.6增长到2.9,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1平稳下降到1.0,生态赤字增长了2.58倍,宁夏人均生态足迹整体呈现增加趋势,但生态承载力呈下降态势。生态承载力已超负荷为宁夏打造全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增加挑战,成为内部因素首要劣势条件。
宁夏年均降水量289mm,不足黄河流域平均值的2/3和全国平均值1/2。全区平年水面蒸发量1250mm。年均径流量为9.49亿m3,是黄河流域平均值的1/3,是全国均值的1/15,且年径流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径流年内分配不均,70~80%的径流集中在汛期。水资源短缺引起的各种生态危害在宁夏较为突,生态退化成为宁夏建设全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外部约束条件。
(二)经济目标与生态目标双赢的“两难”选择。
宁夏是典型的资源型省份,依赖资源优势,主要承接建材、石化、冶金、有色等重工业产业,这些重工业产业污染重、耗能高,为生态环境带来严重隐患。另一方面,宁夏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压力。在推动煤电产业实现区域转移的同时,也引起了大规模能源消耗,造成宁夏大规模工业污染,工业能耗和“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固体废物”排放量持续增长。
宁夏工业经济结构以倚能倚重的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占比不足,轻重工业结构失衡成为宁夏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且重工业发展呈现着粗放式资源拉动型工业增长模式,可持续开发能力弱,对资源的依赖性强,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宁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结构发展现状与生态建设目标存在内部矛盾,成为把宁夏打造成全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劣势因素。
(三)地方财力有限和生态投资紧缩的“赤字”困境。
宁夏2019年财政资金重点配置在促进经济转型、扶持惠农政策等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领域。全区节能环保支出72.3亿元,较2018年降低24.9%。其中,污染治理支出33.6亿元,较2018年降低22.1%。工业污染治理支出为7.91亿元,较2018年减少0.6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7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0.23%。
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改善民生任务紧迫,生态环境建设和改善投资不足,环境治理与经济增长呈现出不匹配、不适应、不协调的现状。因此,生态建设缺少资金支持,难以适应打造全国生态安全生态屏障建设的资金需求。
二、宁夏打造全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机遇和优势
(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宁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性,为把宁夏打造全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成为宁夏全区上下的重要共识。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宁夏全境属于黄河流域,因此,宁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就是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
(三)宁夏生态文明建设的辉煌成就为全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重要经验积累。
一是形成了生态立区、造福人民的广泛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上下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大抓植树造林、清河修库的工作,大做显山露水、治山理水的文章。
二是扛起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的历史责任。固原市坚持每年绿化造林60万亩以上,全市森林面积达到448.8万亩,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分别高于全区13.2和33.6个百分点。泾源县三关口矿区生态治理点治理土地2000多亩,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山如今披上了新绿。体现了干部群众的绿色情怀、生态担当、环保责任。
三是趟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宽阔路子。彭阳县37年不间断累积治理小流域134条1780平方公里,固原市近20年的降水量增加了332毫米、增长了23.6%,六盘山近20年涵养水源量增加了1.5亿立方米、增长了25.9%,充分说明区域生态环境的大改善能够带动形成区域自然环境的小气候。
三、宁夏打造全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对策建议
(一)依托循环经济模式,发展“两型”产业。宁夏传统型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相互制约非常突出,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突破生态环境约束,实现经济转型就是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产业。要把节能降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指标,落实水资源、能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倒逼企业行业转方式、调结构、换动能,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消耗。特别是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以水定地、以水定产,要严控总量、优化结构、管控用途,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深挖工业节水潜力。
(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破解生态投资“难题”。要以市场化投资为导向、以多元化投资为方向,在尽可能争取更多国家政策性投资的同时,创新“社会投资生态环保,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多渠道、多形式进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要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绿色金融,通过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发放绿色信贷等金融服务,构建激励绿色投资的金融体系。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污染谁付费、谁减排谁受益、谁破坏谁付费、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推动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推进排污权、土地权、用水权、山林权交易改革,解决自然资源极其产品价格偏低、生产开发成本低于社会成本、环境违法成本过低等问题。要加强科技支撑。科学技术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利器。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构建山水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控体系,织密捍卫绿色青山的“天网”,布满监测到乡到村的“天眼”。
(三)切实抓好生态修复,补齐生态本底“短板”。一要坚持自然修复为主。把自然修复作为生态建设的主要途径,把住开发利用的度、守住资源承载的线、控住破坏干扰的面。重点做好科学国土空间规划构建图,精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争取建立六盘山、贺兰山国家公园等保护地。二要坚持人工修复为要。抓好工程修复,坚持不懈地抓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退化草原植被修复、荒漠化草原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推动自然生态不断改善。开展生物修复,通过加大人工湿地的建设力度,实现生物修复最优化。三要坚持综合康复为基。贺兰山要以修山、整地、增绿为重点,加快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依法依规退出损害生态功能的产业、项目和采矿,加快建设生态廊道,加快地质环境恢复,巩固提升贺兰山气候调节、防沙固碳、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六盘山要以保林、涵水、固土为重点,开展人工促进生态修复行动,持续实施造林绿化工程,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加强水系改造连通,提升六盘山天然“水塔”、高原“绿岛”的生态功能。罗山要以固沙、造林、保荒为重点,开展天然林保护、荒漠植被自然演替修复和人工灌木林的改造提升,加大主要沟道及周边区域退化土地生态修复力度,锁边织网,畅通河道,提高植被覆盖度,增强罗山防风固沙、水源涵养、生物“基因库”生态功能。
(四)协同抓好环境治理,夯实生态安全“地基”。一要实现左岸右岸协同治理。要清理整顿河岸线内列入负面清单的产业和项目,研究在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临岸1公里范围内新建“两高一资”项目以及相关产业园区。二要实现上游下游、干流支流协同治理。要坚持做到工业污水不处理不排放,城市污水不净化不排放,农业退水不自净不排放。三要实现山上山下协同治理。要积极探索黄土高原水土治理模式,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实施中小河流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梯田和淤地坝为主的拦水减泥体系,加强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和沟道水土保持林建设,提升水土保持能力。四要实现城里乡里协同治理。统筹建设城乡污水处理、垃圾清运等基础设施,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管护,严禁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集中治理好“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的问题,推动城乡环境各美其美、美美与共。